第十章 心智模式(上)
政策的国家,将努力维持低价。因而,必须进一步地使壳牌石油在各国的子公司加强因应当地状况的能力。
虽然壳牌石油有许多管理者仍然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还是认真地思考新的未来可能情境,因为他们渐渐开始看清自己目前的看法很难站得住脚,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反复演练,壳牌石油的管理者开始解冻原有的心智模式,而培养出新的心智模式。当石油输出国组织突然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宣布石油禁运政策时,壳牌石油与其他石油公司的反应不同。他们放慢对炼油厂的投资,并设计能因应任何原油种类的炼油厂设施。他们预测的能源需求水准一直比竞争者的预测水准低。他们迅速加快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外国家的油田开发。
其他竞争者对危机的普遍反应是,限制各分公司的权限,实施集中控制。壳牌石油所做的恰好相反,它给了各地分公司更大的营运空间,各地分公司因而较竞争者有更机动的调度能力。
壳牌石油的管理者看清了自己进入一个供给不足、成长降低,和价格不稳定的石油新纪元。由于他们已经预见七十年代将会动荡不安,他们有效地回应了动荡。壳牌石油发现心智模式也可加以管理,且其效力宏大。
壳牌石油努力的成果十分可观。1970年时,壳牌石油还只是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最弱的一个。富比士杂志(Forbes)称之为七姊妹中的丑丫头。到了1979年,它却成为最强的一个;它的产品与艾克森(Exxon)石油公司并列第一级。到了八十年代初,检视心智模式成为壳牌石油企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1986年石油产量又增加、石油价格崩落的前半年,壳牌石油的企画群以假想的一家石油公司,对突然发生的世界石油供应过剩如何因应,作了一个个案研究。壳牌石油的管理者必须对这个案中石油公司的决策提出评论。因而,对于企画人员所认为、他们可能必须面对的危机,再一次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去除组织阶层的病根
汉诺瓦的总裁欧白恩说:传统威权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组织的信条将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健康的企业将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人们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任何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公司。欧白恩与他在汉诺瓦保险公司的同僚探索心智模式的过程,与壳牌石油同样的漫长,但是几乎在每一方面都大为不同。
汉诺瓦创于1852年。如前面提到的,当它在1969年被国家保险公司(StateMutual)购买下来的时候,已接近破产边缘,然而到了今日,竟成为一家在产物与责任险绩效皆为最好的公司。以15亿美元年度保费的销售业绩,汉诺瓦只有业界巨人安泰(Aetan)十分之一的营业额,但是依富比士杂志1990年1月的调查,它的复合式收益率从1980年以来一直维持19%,在68家保险公司中排名第十六。
1969年,为了改造长久支配组织的传统阶层概念,汉诺瓦开始了一项长期计划。欧白恩说:我们开始找寻使工作更符合人性的组织与修炼。我们渐渐找出一套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实际上是克服阶层组织深层病根的原则。
其中特别是开放(openness)与实质贡献(merit)这两项价值观,在引导汉诺瓦发展管理心智模式的方式,扮演极重要的地位。开放被视为可克服会议中人们不愿把真正想法说出来的毛病。实质贡献是指在作决策时,要以组织的最高效益为依归,这是对于汉诺瓦官僚体系中邀功作秀、追求升迁和求名位风气的解毒剂。当开放与实质贡献成为主导的价值观,那么一个深深的信念便逐渐形成:如果人们变得更能摊开心中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且有效地讨论这些观点,那么决策过程的蜕变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