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
。
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运动系统发育得快的孩子,发音系统成熟得就较慢,反过来也是同样。婷儿恰好属于运动系统发育得快的孩子。尽管和平均水平相比,婷儿的发音系统依然是发育得早的,但与超前发展的智力和协调能力相比,就显得落后多了:
1岁4个月时,婷儿已能清晰地说出“白鸡鸡”。夹竹桃说不清,叫做:“夹叫”。美人蕉、草,都只能含糊地叫。“天、黑”说得还可以,有些比较好发的青,一教就会、可“衣”音她老发不好,把“阿姨”说成“啊一一呀”、我教她一句英语“Howdoyoudo?”她很快就记住了,不过试成了“Howdodo!”
我并没有因为婷儿的发音系统不够早熟而放慢教她语言的进度。因为语言能力是由理解和表达这两种能力构成的。表达能力的发展固然受制于发音系统成熟的早晚,理解能力的发展却只受制于认知事物的多少。在期待婷儿的说话能力出现飞跃的日子里,我特别提醒自己,别忘了继续给婷儿提前输入各种有用的信息:
婷儿1岁5个月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两套《看图识字》,她第二天一早就说出了“白菜”这个词。可她很难安静地跟我学,而是喜欢自己翻来翻去,瞎念叨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话。难道是她还小么?想起从月子里就开始给婷儿讲话的事,我又明白了一点:在识字的过程,同样有个信息积累的过程,需要十二分的耐心。
这星期,婷儿在商店橱窗前学说“洗衣机、电视机”,发音虽含糊,但说三个字的意思很明白。我叫她说“打火机”,她可以清楚地说出“打火”二字,这些词汇都是在认识实物时教的。等以后她看图片时,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认字上了。我发现,把字音拖得太长,婷儿反而学不连贯,稍微说快一点,她就能意识到这三个字是一个词了。教英语“早上好”、“晚安”等,也是如此。
从她努力说、说不情开始,很快就会说清楚的
26号在邻居泱泱家玩,我拿起写着数字的卡片教她“l、2”,她已能发出“l”来,“2”虽然没有说,但她已认得,能够准确地按我的命令把“l”和“2”拿来换去。此事使我兴奋。从现在开始,不仅要让她形成数的概念,还要学认数字,数“l、2、3”很久了,我每时每刻都不放弃给婷儿输入数的概念的机会,如上楼梯时,打屁股时,这些努力不会白费的,这比单教孩子数数更有意义
近半个月来,婷儿进步很大,已经能够说出很多她已经懂得的词汇,还表现出强烈的说话欲望,你说一句话:“这是叔叔的蜂窝煤”她就会按自己的方式把这句话说出来,呜呜噜噜的,真好玩。
凡是婷儿还不认识的事物,我都要求保姆不要用“这个、那个”的说法,只有对婷儿已经记熟了的事物,我才教她用代词称呼:
这几天,我在教她人称代词“你、我、她”,我们每天都有这样的对话:‘你是谁?”“婷婷”“我是谁?”“妈妈。”“她(保姆)是谁?”“她?她,婆婆。”这是见面拥抱后进行的。
9月24号,我所期待的飞跃终于出现了,在“xx抱我”这类摹仿性的话语之外,婷儿突然自发地说出了一句短语:“妈妈买糖。”我高兴坏了,真地就带她去买了几颗糖。
当然,更突出的进步还是表现在婷儿的理解能力上:
她能听懂比较复杂的话,如让她“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她已能准确执行一次包含五个动作的命令
她能专注地听我讲解画册上的小故事,并且还能作出一些反应。你看她自己抱着画册,自言自语地指点着书中的“娃娃”、“猫猫”,看得多专心啊!
邻居小袁对她好,她就把称呼由“袁阿姨”改成了“袁妈妈”,对“叶妈妈”也是。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