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念系统: 创造与毁灭的力量
其中的一些法则因而得有今日,从此便醉心于探索每位成功者所独有的价值体系、信念和成功的法则。在本书中所提到的许许多多道理并非我独创,而是从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处学到的,他们在人生路上已经留下了成功的脚印,我们只要顺着走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要好好注意周围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能使你迈向成功的秘诀。
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的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为世人接受:
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
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
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在消费者的心里就有一些错误的观念,结果给美国的企业界造成不小的灾难,连带着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各位都知道我们的经济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富布斯杂志上曾刊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报导了三菱汽车公司Eclipse型房车的销售量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Laser型房车的八倍以上。或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奇怪,日本汽车早巳把美国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你知道吗,这两款汽车其实根本就是这两家公司技术合作所生产的车种,所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在销售上分别用不同的名字。或许你会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买日本车乃是因为比较相信日本车的品质,上面这篇文章所说人们买Laser的车型远低于买Eclipse,可见他们的信念偏执得厉害,事实上这两种车型的品质根本就是一样。
为什么消费者会这么想呢?很明显是因为日本车早已闯出高品质的好名声,从许多例子中便可以证明言之不虚,长久下来消费者已经到了根本用不着怀疑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对品质会做到如此用心的地步,相信各位一定想不到这竟然是一位美国出口的品质大师戴明的功劳。一九五○年时,戴明应联军驻日统帅麦克阿瑟之邀前去协助重振日本的经济,当时他对日本的工业前景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战争对日本所造成的破坏,使得连打通完整的电话都不容易。就在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联盟的恳请下,戴明开始着手训练日本企业推动全面品质管制这套法则,今天日本每一家成功且有规模的跨国企业能有此成就,可说全是相信这套法则之功。
这套法则共有十四条,其出处是本于这个信念;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横扫全世界的市场,企业必须每天矢志不懈地在品质上努力提升。戴明所指的品质不是只要符合所订的标准即可,而是要把品质永不休止地改善的精神融入企业经营的理念之中,一时一刻都不能偏离。他向日本企业保证,如果能力行他所教的这套法则,不出五年就能生产出合乎品质的产品,十到二十年之间便可成为世界一等的经济强国。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戴明是在说大话,可是日本人却一一遵从,今天日本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可说全是戴明指导之功,无怪乎被日本人尊之为日本奇迹之父。事实上自一九五○年以来,日本全国每年便会选出在品质提升上表现杰出的企业,井颁赠全国戴明奖;整个颁奖过程都由电视立即转播,告诉全日本哪些产品、服务、管理和员工教育是最杰出的。
于一九八三年,福特汽车公司聘请戴明博士主持一连串的管理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学员是唐纳彼得森,后来他成为福特公司的总裁,大力在福特公司内推动戴明所教的法则。彼得森深信这套法则能使福特汽车公司的命运起死回生,当时它一年的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戴明一踏进福特公司便改变其传统的信念,不要再从怎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着手,而应放眼于如何提高工作的品质,使品质不再是一个成本升高的问题。福特公司为了使全体员工重视品质问题(正如其在企业内部所张贴品质第一的标语一样),在推动戴明法则之后不到三年便转亏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