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 譬喻品第三
悔。

    当尔之时,舍利弗尊者对佛说:「我听见佛所说之妙法,不再生疑惑,并领略其中之道理。我在佛前接受无上正等正觉记,我的佛名华光如来。可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得心大自在,以前具足有学的地位(未证得四果阿罗汉前,叫有学位)。佛常教化他们,在佛法中,能脱离生老病死等苦,得究竟涅盘的快乐。」

    生、老、病、死:人出生呱呱坠地已知其苦,继而受老、病,而至死苦。何以为老、病、死苦?「老」之将至,眼蒙、耳聋、牙落以致食而无味,手足皆力不从心。年老体衰,终于久卧床上,直至死亡。最近艾森豪总统病逝,他贵为总统亦难逃一死。何以故?因他未学佛法,无法了生脱死。惟有看破放下,方可得自在,自在则无生老病死苦。昔日释迦牟尼佛见生老病死总是循环不息,佛觉得耽于这些事情实在太愚痴了。为脱离生、老、病、死这些苦,故佛出家修行;更说法以度众生。这些有学及无学,自以为已离我见、有见(常见)和无见(断见),谓自己已得涅盘。

    而今在佛前,听闻从未听过的妙法,他们却大惑不解。请佛慈悲,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说一切因缘,使他们得离疑惑。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佛听见舍利弗为四众请法,使其离一切疑惑,乃谓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言明,十方诸佛以种种因缘譬喻、巧妙之辞说、方便法门,莫不为了无上正等正觉而说法吗?只为教化众菩萨故,而说各法之因缘。我现在以譬喻解释这道理,有智慧者就可从喻中领略其中之奥旨。」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佛告诉舍利弗,我现在作一个譬喻;「国家」喻实报庄严土,「邑」喻方便有余土,二乘人所住处。「聚落」喻凡圣同居土。常寂光净土是本,其余三土是迹,最後仍归常寂光净土为本。

    有「大长者」譬喻为佛。以世间法而言大富长者,具足十德行:(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皈。

    今喻佛为出世之长者,亦具此十德。

    (一)佛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真如实际中生,故曰姓贵。(二)佛证十号此乃位高。(三)佛法财万德圆融,可谓大富。(四)佛具十智力,能降伏天魔外道,故曰威猛。(五)佛有一心三智(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互相通达,此谓智深。(六)佛于无量劫前早成正觉,梵网经载:「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是为年耆。(七)佛三业(身、口、意)随智慧行,遂能行净。(八)佛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即礼备。(九)十方诸佛同赞叹佛,即上叹。(十)七方便(按天台宗定: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藏教菩萨乘、6、通教菩萨乘、7、别教菩萨乘。以上为七方便,又名七乘),众生同来皈依佛,是为下皈。

    佛十德不出一念生,依观心之智从实相出:(一)生于佛家种姓真正,即姓贵。(二)佛之惑不起(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已著如来衣,称寂灭忍,即位高。(三)三谛(空谛、假谛、中谛)具足法财,即大富。(四)以智慧降伏爱见,即威猛。(五)合乎中道,洞悉权实二法,即智深。(六)能修此观,超乎七方便之上,即年耆。(七)观于心性,名为上定,能令身口意三业皆清净,即行净。(八)遇缘对境,能合乎法度,无失威仪,即礼备。(九)修此观能深信解诸法实相,为十方诸佛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法华经简介 >法华经目录 > 卷二 譬喻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