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二十 泰族训
自杀,是因为担忧夷狄异族的祸患和想要平定夷狄异族的暴乱。孔子要想实行王道,东南西北地不停奔走,游说了七十位君王都没有一个愿意采纳他的主张,所以想通过卫灵公夫人南子和卫灵公宠臣弥子瑕的门路来实行自己的主张。他们这些人都是想要平定危亡、铲除污秽、使冥暗社会走向光明,所以行为尽管属于变通的,但都以美好的理想作统帅的。

    观察赛跑的人,要看他返回时的状况;考察行走的人,要看他到达终点的样子。虞舜尽管流放了兄弟、周公尽管杀掉了兄长,但他们仍不失为仁者;晋文公尽管闹过种米而欲长苗的笑话、曾子尽管做过给羊戴枷不让牴人的蠢事,但他们仍不失为智者。当今世界上,丑恶的人必定假托善行来为自己辩解、邪僻的人必定披上正直的外衣来为自己开脱。他们游说不看是什么国家,求官不论是什么官职,行为也从不避污浊,还说这是符合伊尹之道。分家时争夺财物,亲戚兄弟为此结怨,骨肉互相残害,还说这是符合周公之义。行动不讲廉耻,为了活着宁愿受辱,还说这是符合管仲志向。施行贿赂,巴结权势,立私废公,结党拉派,博取上层欢心以求宠幸,还说这是符合孔子之术。这样就使君子、小人界限混淆不清,无法弄清谁是谁非。所以百川并流,不能东注入海的就不能算河流;都在经营忙碌,不归善良的就不能算君子。所以好的理论是看它是否能实践,好的行为是看它是否合仁义。田子方、段干木轻视爵禄而珍重自身,不因嗜欲而伤害生命、不以利益而拖累身形。李克竭尽全力辅佐国君,统领管理百官,使万民和穆,使国君活着时没有废弃不办的事、死后也没有遗留的忧虑。这就是具体行为各异而目的都想归向善道的事例。张仪、苏秦家庭没有固定的住处,自身也没有固定的君王来事奉,干出的是合纵连横、颠覆他国的事情和阴谋,将社会搞得翻天覆地、乌烟瘴气、混浊不堪,使诸侯晕头转向、无方向,使人民百姓无法安生休息。或者合纵,或者连横,或者联合众多弱小国家,或者辅佐几个富强的国家。这些具体做法不同,但归属于邪恶则是相同的。所以君子的过失,就像日月亏蚀,怎么能伤害其本身的光明呢!小人也有可取之处,但这就像狗在白天吠叫、猫头鹰黑夜能看见,这对善行有什么益处!

    所以智者不盲目行动,选择了善事去做,考虑到合义才去行动,所以事情办成功后这功效足以依赖,人死去后这名声足以能称道。所以即使有聪明才智,也必定得以仁义为根本,然后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干出一番事业来。聪明能干的人都在经营忙碌,种种事情纷纷涌现,而圣人只能拿仁义作唯一标准来衡量这些人和事,符合的叫做君子,不符合的称作小人。是君子的即使死去,他的名声都不会灭破;是小人的即使得势,他的罪恶都无法抹去。假若让人左手拿着天下的版图,而右手拿着刀刎颈自杀,这样即使是傻子都不会去做,因为生命远比据有天下来得珍贵。但是如果有人为了君亲之难而牺牲生命、视死如归的话,那又是值得称道的,因为道义比生命更珍贵。据有天下这利益与生命相比,这利益又显得相当小;生命是贵重的,但与道义相比,这生命又显得相当轻。人们敢于抛弃生命,正是为了保全道义。《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君子,追求幸福不违背正道。说的就是君子要以诚信正义来作为处世的准绳。

    想要完成霸王功业的人,必定是能获得胜利的人。能获得胜利的人,必定是个强者。能有强大力量的人,必定是善于利用人力的人。善于利用人力的人,必定是个得人心的人。能够得人心的人,必定是个自身修养有收获的人。所以人心性的修养是自我修养的根本,自我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世上没有自我修养有所收获而失去人心的,也没有放弃自我修养却得人心的。所以治国的根本,务必在于安定民生;安定民生的根本又在于使人民财物充足;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目录 > 卷二十 泰族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