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实事求是 反对浮夸指标
按:已明确涉及到大炼钢铁的质量水平问题)。
“4.粮食、棉花。武昌会议时定的粮食1958年有7500亿斤,棉花6700万担,这对整个计划关系甚大。如果粮食7500亿斤没有虚假,是一个情况;如果变化幅度不大,也不要紧。1958年究竟有多少?对1959年关系很大。
“5. 1958年大跃进中,某些比例关系有失调现象。在安排1959年计划过程中,感到更为深刻、具体了,1959年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是1959年经济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6.成本、经济周转方面是否有问题。1958年财政收入达450亿元是不是可靠?有没有虚假成分?
“7.各部门不配套、设备不配套的问题突出,成套才有生命,才能形成生产力。
“8.协作关系。旧有的协作关系相当程度地打乱了,搞不好影响速度。搞好了,可以变成好的因素。
“9.技术革命。有些是成功的,有些还不能肯定,也有些是失败的。要进一步摸清楚才成。
“10.库存、周转搞掉了是不利的。
“以上这些对1959年计划安排都有直接关系。考虑诸如此类的因素,按照武昌会议方案,提出具体调整方案,搞了三张大表。为什么这么调整,已和各部谈过,因时间太短,搞得还嫌仓促。”
他具体地汇报了各种计划指标和措施调整的内容,还讲到调整的精神原则是:
1.四项基本指标,力争完成。这几条杠杠不能动,必须保证完成。
2.要调整比例关系。
3.要压缩空气,脚踏实地,指标要可靠落实。
4.周转、后备必须考虑进去,要留有余地。
5.中央和地方要一盘棋。
6.生产和生活要两条腿走路。对生活方面,过去我们注意不够,应予以重视,甚至有些方面还要优先。
7.项目、材料、投资要三结合,综合平衡。
8.多快好省要全面考虑。
9.工农业、轻重工业、中央和地方、大中小、土和洋五个并举要认真执行,大中小结合中要注意中小。
10.生产和建设要两者兼顾,如有矛盾,要先生产后建设。
11.今年、明年要两者兼顾,如有矛盾,要先今年,后明年。
12.要千方百计,搞积极促进措施。
最后,他还详细地谈了对这样的调整方案的看法,认为:
1.同武昌会议方案比较,全面了一些。
2.总的来看,如按现在这样安排下来,形势会比较缓和一些。
3.比例关系有所调整,可相当抑制失调的加剧。
4.仍有不少缺口。
5.还是很紧张的局面,因为:
1958年大跃进,好铁增加500万吨,1959年要再增加三个500万吨;
1958年好钢增加270万吨,1959年要再增1000万吨;
1958年钢材增加了200万吨,1959年要再增加四个200万吨。
而这些增加的产量,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依靠当年新建的能力,影响基建规模的生产能力就要达到一倍。具体地说,按调整之后的方案,依靠新建增加的产量:
钢材占35.7%;洗煤占65.5%;铁矿石占37.5%;铜占62%;发电量占19.2%;煤炭占5.9%;原油占13.2%;水泥占22.5%;硫酸占33.3%;重型机械占36%;发电设备占18%;货车占30%。
他特别说明:“所以,按降下来的结果,也不是保守,不是降了积极性,而是缓和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