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么样,他只是稍微这样子看一下,你就说他在瞪我、他在瞄我呢,那你就觉得很讨厌,甚至于他讲话的样子也不对,走路也不对,反正就是没一样对的啦!都会令你起烦恼,那么那个就是因为心里面「憎」的关系。所以开始学佛以后,就对于这些境界(觉得)就好像是癌症肿瘤一样,赶快要把它舍掉,觉得很很污染,除非开了大智慧以后,才能够整个「融摄」,整个「融摄」,但又不取著。虽然不取著,但是又平等的能够「广施」。这个很难呢!老子说案为而不有」,意思就是说,那个东西是我做的,「为」就是做、制造,制造了以后但是又不拥有,这个很难喔。或者说这些弟子是我度的,「我度的」那就变成「我的弟子」了嘛,是不是?(既然是)我的弟子,那就变成为「我所拥有的啦」!是属于「我所有」的。你若能够「度」而「不拥有」,这难不难?这很难,这就是如来。如来「度一切众生,而不拥有一切众生,亦不拥有任何众生」,所以即所谓「度而无度」。所以「金刚经」里面为什么佛说「莫言如来度众生」,你如果说如来度众生即是谤佛。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这个(前面说的)意思。他虽然度你,但是他并没有说「你是我度的」,那就变成你是我的奴隶一样,否则你变成我所拥有的一件物品一样,如来不作是念,所以如来不说「我度众生」,或「我应度众生」。为什么呢?一切觉故。你如果能度,是因为你本来就有可以度的品质,(早)已经有了,本来就有那个品质,本来就有那个潜能啦!是我把你引发出来,如此而已。是我把你引发出来,但我也「不居功」,这就是佛与外道神的差别。对外道神(而言),那就是,你永远是「主的奴仆」。所以于一切法、乃至于一切众生界皆「不取不舍」。「不取不舍」变成什么样呢?「吊在半空中」。这样懂吗?吊在半空中,又不用绳子,这个叫「不取不舍」。要不然于一切法,你不是「裙,就是「舍」嘛!你要「不取,又要不舍」就是吊在半空中。所以「法华经」里面「从地涌出品」说「有菩萨从地涌出,住于空中」,意思就是这个,也就是说「不著一切处」。像「法华经」这部经,那文字看起来浅浅的,像在说故事似的,其实它的意义是非常深,你不能凭表面上的意义、不能看表面上、文字上面字面的意思。「从地涌出品」说「菩萨从地面涌出来,于空中坠,就这样子而已,也没有怎么解释,那个其实都是一种「密意」。「从地涌出」是什么意思啊?「从地」的「地」就是「心地」,那么也就是从众生位然后发大心,然后修行「顿法」顿悟法门,所以能够涌出来啊!涌出来以后因为修行顿悟法门,所以「于空中坠、「于一切处不著」。这样听懂了没?因为这个跟那个都有关系,所以你听一部经,就变成听了很多部经,如果你要看一部经能看得通,你就必须看多部经,才可以全盘通达。「不取不舍,不爱不憎,不即不离」即是「见性成佛道」,这样才是「见性成佛道」。
经文:〖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能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善知识假若要进入甚深法界,这个「法界」是指整个「佛界」,及大菩萨的「法身大士」境界,(亦即)佛祖的境界或大菩萨的境界,叫做「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就是「定」的意思,那「般若三昧」就是「般若定」。假如你要入「般若定」,就要修「般若行」。而这「般若行」要怎么修呢?就照前面那样。「若持诵金刚经」这「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