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暗的、黑黝黝的,而这心中就变成了像防空洞一般,里面有蜘蛛、青蛙,通通都有,老鼠啊一大堆。所以如果无尘劳、众生如果没烦恼,那他的「智慧心」或是「智慧的光芒」就会「常现」、就会常常现出,这个「常」是永远的意思。「不离自性」这样就可以不离开「自性」了,不离毁「真如本性」了,一切所行、一切「身、语、意」三业都不会离开自性,都合于自性,都合于本性,也就是都合于「道」,都合于「无上菩提」的意思。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若悟到这个法的人就是「无念」,这是最最令人误解的地方。这个六祖大师的法门里面,这个「无念」,现在我开剖给你们听。什么叫做「悟」?悟此法者,「悟」者「从吾、从心(悟字是由心部首和吾字组成的)」(人人吾,人人心,双人为从,三人为众),若有二个人,一个跟着一个,就叫做「跟从」嘛,所以跟从的从,古字就是这么写的即「人人」(从),「人人(读从)吾,人人心」,这是「文字学」的说法。若在文字学中解释「悟」这个字,就会解释成「人人(从)吾、人人(从)心」,那意思就是说「悟字是一个吾、一个心(部首)」,「吾」是什么?「吾」就是我嘛8我的心」就是「悟」(吾心即悟),你看是不是很有趣,所以我们中国的造字跟佛法是相合的,「如果我看到我自己的自心,就是悟了」,「见吾自心,即是悟了」。所以其它的「悟」都不是「真悟」,「见到自己的自心、本性」才叫「悟」,其它的都不算真的「悟」,你如果有(其它的)悟,也只能算是小悟啦!真正的大悟都是「悟本心」,悟到自己的自心本性。
好!若悟到这个法呀,就能够达到「无念」,那什么叫做「无念」呀?这个「无念」就是「没有妄念」、「无妄念、无邪念、无恶念」,「非无正念」,不是没有「正念」,叫做「无念」。也不是脑袋空空,像个石头这样子叫「无念」。所以有人说「我修无念,那就心中什么都不想」,这样一个像木头,不是这样子叫「无念」,六祖的「无念行」不是这样子的,(而)是「心中无妄念」,这样(才)是真「无念」。心中没有「虚妄之念」,无「邪念」、无「恶念」、无「杂念」,无「染念(污染之念)」,所以心中「纯是一派正念」、「清净之念」叫做无念。那什么叫「正念」呢?「唯念般若」、「唯念真如」、「本性常现前」这叫「正念」。这个「正念」常常不失,叫做「不失正念」。如果这样,就可以具足无量功德。然后无量功德都能够具足圆满「起大用」,广度有情。「无忆、无著」,「忆」就是回忆,「著」就是贪著。好!休息一下。
第十七集完。
六祖坛经义解
般若品第二
第十八集
请打开经本19页,继续早上讲的。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早上讲「无念」就是「无妄念、无邪念、无恶念、无污染念,(但)非无正念」,再进一步讲呢,「无念」这是一个大法门。那什么叫「无念」呢?除了无(前面)这些「念」以外,总的讲就是「于一切法不起心动念」叫做「无念」。那什么是「于一切法」呢?也就是「于一切境」的意思。譬如说「于眼见色时,不起心动念」,「于耳闻声时」不起心动念,「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也就是在「五根接触五尘」的时候不起心动念,眼睛看到东西的时候不起心动念。不起「什么心」呢?不起贪心、不起瞋恚心、不起愚痴心、不起嫉妒心、不起忧心等等。不起这些「心」叫做「不起心」,乃至于不起「执有之心」,「裙阿执有。见眼色时不起心,「缘、依、娶有、执」(等心),在眼见色时,不起这样的心,不起「攀缘之心」,不起「依靠之心」,不起「要执取之心」,不起「要拥有之心」,不起「执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