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话,这句话也很深的,就好像人在喝水一样。譬如说我现在在喝这杯水,你问我说「这杯水是冷还是热」?我说「热的」。你说「多烫」?我说「这么烫这么烫」。你说「到底是多烫」?要不然你自己喝看看你就知道了。对不?我说有多热,你也不知道,我说热得会烫舌头。你说「喔这样我知道了,热得烫舌头」。其实那样也是不一样的哩!因为有的人会烫舌头,那要很热、刚煮开的,他才会烫舌头,有的人舌头不能忍受那个热度,所以稍微热他就感觉很烫啊!所以这「如人饮水,冷暧自知」就是说,你喝的水到底有多烫,每一个人所喝的感觉不一样。这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修行是自己自证的境界、自证自觉的境界,外人没有办法体会、外人没有办法分享」,那在佛法里面又有一个词叫做「自受用」,是「自受用」的境界,譬如说你早上起来念佛一个小时,念完时说「哎呀,念得好舒服呀」!你朋友就问你说「有多舒服呢」!你就说「哎呀,那不好讲啦,十分舒服」,那到底有多舒服也不能说,对不?你就自己去念,结果他自己念了,也感觉很舒服,但是他的舒服跟你的舒服又不一样,对不?所以那是「自证境界」,自证的境界是「不得说与他人」的,就是说无法对别人讲的,真要跟别人讲,也讲不出来,如果讲出来的,也会有差啦!如果你能说得出来,别人听了即使可以了解,也不能「领受」(那境界)。这就是「自受用」境界。所以一切念佛的境界、念经的境界、打坐的境界,这些都是说不出来的。你自己修自己知道,对吧!所以这个就叫「如人饮水,冷暧自知」,多热多冷你自己知道,但是别人不可能知道。别人所知道的是他自己的事,那又不一样了。

    「今行者即慧明师也」!现在「行者」您呀,就是我慧明的师父。好!看到这里,下午再说。

    第十二集完。

    六祖坛经义解

    行由品第一

    第十三集

    刚下课的时候,有人问我说「师父啊!这「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什么都不想吗」?不对啦,不一样噢!差很多。

    「不思善,不思恶」跟所谓「什么都不想」完全不一样。因为,如果什么都不想的话,坐在那里像「木头」一样,那就不对啦!那个正好是六祖所说的「百物都不思想」,坐在那里就像木头、石头,那样不对。

    「不思善,不思恶」是坐在那里修「止观」的功夫啊!修止观。「不思善,不思恶」已经不只是止观了,又更深一步。因为在「不思善,不思恶」之前,六祖就说,叫慧明法师要「屏息诸缘」,早上就说过,这个「屏息诸缘」是什么?就是「止」嘛8屏息诸缘」就是「止」。什么叫做「缘」?现在再进一步解释这个「缘」。这个「缘」可以当名词,也可以当动词。先讲当动词好了,因为一般所知道的就是名词的「缘」,而当动词的时候就是「攀缘」的意思。怎么说是「攀缘」呢?就好象我以前曾经讲过,我们这个「心」好像蜗牛一样,又好象章魚,章魚比较(更)像,好像会生出怪手,所以坐在那里好好的,会生出怪手去抓东西,去抓取外面的东西,叫做「攀缘」。「缘」为什么要「缘」,因为要取吗!如果被它抓到的东西,它就会不放,那就跟章魚很像啦!所以那个叫做「攀缘」。而现在你要修习「止观」、乃至于习禅啦!第一步的功夫就是要把那「怪手」收回来,不但怪手收回来,不去攀缘,而且好像要把它挡住一样,不让它出去,那就是「六识不出六门」,听懂吗?「六识不好六门」,那样就是「止息」,「止息」什么呢?止息「攀缘」的心,不往外驰逐,也就是这个心没有再出去,这是第一步功夫。你要修行的话,第一步功夫,这个心不能「出去」,要在家里,要「住在家中」,而「家」是在「这里面」(师你指身内)呀!所以要先「屏息诸缘」,这样讲也许很清楚,但是有些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