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思」在唯识学里面就是「思心所」,就是五种「遍行心所」里面的「触、受、想、思、作意」的「思心所」。什么是「心所」呢?就是「心的作用」叫做「心所」,即「心所有法」。一切「心的作用」里面都有这五项,所以叫「遍行」,普遍都有这五项就是「触、受、想、思、作意」,所以「思」是「心」的一个作用。
而「不思善,不思恶」就是指不用这「第六意识」去「思维」。困为「思心所」是「行蕴」所摄,「行蕴」的意思就是「迁流造作」,依于「我执」,跟「第六识」的分别同时而起。
现在再复习一下这五、六、七、八识。(首先)「前五识」的作用呢是「取尘」,就是「取外尘」。(其次)「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最后)「第七识」因为是行蕴「造作」,「造作」以及「执著」,所以我们人如果会很执著的人,就是他那个「第七识」很强、非常强。不过一般来说呢,没有修行的人都是「第七识」很强,都是很执著的,他说这样就是这样,如果别人讲他也不听。(再说一次)「前五识」(的作用)是「取尘」,吸取外尘;那「第六识」是「分别」的作用;「第七识」是「造作」、或是「执著」的作用。
「不思善,不思恶」这「思」已经介绍了,「思」就是「第六意思」的分别作用,这个第六意思是根据前五识跟第七识,然后取种种「外尘」这样来「思维」。其次谈「善恶」。我们现在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善恶」是什么?一般所说的「善恶」,就是说「道德标准」,对吗?有人说「如果不思善恶,那就变成没有善恶了」。不是这样,那是一般所说的,如果你要成佛或者说要开悟,就要超越一般的这种事情,就不是一般凡夫的境界。因为怎么说呢?什么叫善恶?所谓的「善恶」是,有一定的时间跟一定的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面,在一定的地方里面,然后在一定的人里面,以及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里面他的一个标准,那个叫做「善」或是「恶」。譬如说一定的时间,十八世纪的中国,十八世纪的时候,一定的地点「如中国」,然后中国又可以分很多种,可分为中国南方,中国北方,中国中原,那标准又不一样了,对不?然后「一定的人」是怎么样的人,男人还是女人,读书人,还是做工的人,他的标准也不一样,一定的社的背景、文化背景,那些都是有一个一定的(标准),那如果超过这范围以外,他的「善恶」就不一样了。譬如说同样是十八世纪那时的人,中国人跟印度人所想的,就不一样了,对吗?中国人与英国人所想的也不同,「是非善恶」统统都不一样,譬如就以美和丑来说好了,我们十八世纪的中国,女人「緾足」很漂亮,「三寸金莲」说叫做漂亮,但那是很难过的,不能走路了,是不是?譬如说十九世纪的时候,在非洲的女人,有的在鼻子上穿洞,对吗?好像是牛鼻子穿洞,两边再放上珠子,说这样很漂亮,古代我们山地同胞,脸上都有彩画,说这样很漂亮,如果我们看说那是番子,哪会漂亮,对吗?所以美丑标准就不同了,连是非善恶也在里面,如果女人没緾足,大家会说那是野女人,所以这就是「是非」跟「善恶」都有一个时间性,也有地域性,也有民族的不同就不一样。所以「是非善恶」没有绝对的。譬如说同样是佛教徒,我们中国人就要这样穿(僧衣)(师父指着自已身上的衣服),如果不这样穿,大家都攻击你不如法,对不对?所以在中国的出家人都要按这样子穿。那如果住在中南半岛的出家人,他们穿衣服又不一样了。所以中国出家人穿外国出家人的衣服就感觉很奇怪,对不?怎么讲呢?因为你是吃中国信徒的饭,所以就要穿中国佛教徒的衣服,这样才对。而如果你去泰国,那你就穿泰国的衣服,也没关系,但中去泰国,又是穿中国出家人的衣服,也是可以啦!因为你是外国人嘛!对不?但是你跟人家共修呢,那就不一样,你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