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这是正法,这是佛说的,法就是这样,「法如是故」。所以有听人家说,现在他也成佛、他也开悟,统统都是佛,那是不可能的事。依照佛说,一个时候只有一尊佛而已,未来佛还没有出世。释迦牟尼佛再下去是弥勒尊佛吗!就是弥勒佛还没出世,弥勒佛现在还是弥勒菩萨,他在兜率陀天,所以不要被骗。「若传此衣,命如悬丝」,你若再传这个衣,性命就好像「悬丝」,(比喻)很危险的意思。西洋也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国王请他吃饭,准备好了很丰富(的东西)给他吃,他坐的上头掉一只剑,那一只剑用一条丝绑住,看他吃得下吗?所以那意思就是「悬丝」(很危险)的意思。再看下面,「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你要赶快离开,这个「去」就是离开的意思,恐怕人家害你啊8慧能」就是我,我就启禀师父说要向什么地方去?「向甚处去?」「向」就是往,往什么地方去?祖师就说:「逢怀则止」怀就是怀集县,你如果走或遇到那个怀集县的时候「则止」,就住在那边,就停止在那里,就不要再走了;「遇会则藏」那如果再遇到四会县「则藏」,「藏」就是躲藏起来,不要跑出来。这就是说五祖大师有「宿命通」,但是在禅宗里面因为是正法,所以不强调「宿命通」或是「他心通」等这些,但是他就是这样表现出来,好像很自然,你如果没注意也看不出来。但是他如果表现出来,不是要现宝了,不是要炫耀,而是要有那个需要的时候才这样作。「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慧能随即把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慧能辞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庚岭。」
「慧能」我啦,我三更领得这个衣钵以后,就说慧能我本人本来是「南中」、南方的人,「南中」就是南方,我本来是南方的人,六祖大师是广东人,那是移民去那里变成广东人,所以说的是广东话,他去五祖大师那里话不怎么通,所以很辛苦啊!同样在中国,但是广东话跟我们中原话差很多,但是佛法就是这样奥妙,话不怎么通,也是通,也一样可以学法,这就是佛法利害的地方。像古代的大师,如果从印度西文来,都会讲中国话,那实在很利害,他也没有说事先去补习班补习、补习,那个时候又没有补习班,没有台大语言中心什么的,可以补。那实在是很利害。所以他们以前都是开悟的人,什么都可通。「素不知此山路」「素」就是本来的意思,本来统统都不知,素常统统不知道这个山路,要怎么出这个「江口」。这五祖大师就说,你不用烦恼,你不用忧愁,我自然会送你去。五祖大师就送六祖大师到「九江驿」,「驿」就是驿站,到驿站里,五祖大师就「令」我上船(叫我上船),可能是租了一艘船。「慧能随即把橹」,那时我就马上拿一只橹,「橹」就是桨。「祖云」五祖大师就说。「合中吾度汝」,「合」就是「应该」,应该是我渡你,应该是我把橹渡你才对啊!慧能就说(这句话很重要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迷的时候就要师父来度,但是开悟之后,就要自己自度,不能统统都要靠师父。「度名虽一」这「度」的名字虽然是同一个,但是「用处」,「处」就是地方,用的地方不一样。一个是他人来度,一个是自己自度。慧能我出生在边方,「方」就是地方、边地。「语音不正」讲话的音都不正(广东方言),受了师父您「蒙师传法」,「今已得悟」现在已经开悟了,「只合自性自度」应该只是自性自度,「自性」就要自度,「自心」也要自度。所以佛祖跟祖师统统开示一个方法,我们自己要去做,我们自己没做,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