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小泉水很小,从那树叶上面有水珠滴下来「哆哆哆哆」,滴到山泉中,就这样慢慢慢慢积聚,聚到后来,就成一条小河啦,那小山涧愈来愈大。我们念佛也是像这样的意思,也是一滴一滴地积,所谓「积水成流」,这样一滴一滴,所以你每一滴佛号,都要滴在你心内,不要滴歪了,你若滴在嘴上就滴歪了,那就没有储在你的「心器」里面,所以你唸佛的时候,就要端心正坐,身口意都要正,因此你唸的时候,哆哆哆都滴进去了,心不能歪、口也不能歪,否则就滴不进去,就滴歪了。所以端心正坐念,每一滴都滴进去,这就是「每一个佛号都念到心里」,每一声佛号「念到心里」,然后等这功夫已经很坚强了以后,很坚固了以后,再每一声佛号都从「心里面念出来」,「每一声佛号都是心里的声音」,不只有在嘴上而已。这样我根你们说这些是最究竟的念佛的方法,但是这里有一个麻烦、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见到自己自心,你要是没见到自己自心,那你佛号要念到那里去?你问说:师父,我那「盘子」要放在哪里?是要放在这边、放在那边,还是放在这边。麻烦了,对不?所以你要先见到自心,然后每一声佛号才能念到自心里面。所以你要真正念佛的话,还须先读「楞严经」里面的「七处征心」把心找出来,你心在哪里,先找出来。这也是禅宗慧可大师去参初祖大师的时候所说「弟子心不安,乞师安心」,达摩祖师说「将心来吾为汝安」,你把心拿来,我给汝安。然后二祖大师说「觅心了不可得」。他说我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初祖大师说「哦,你心不安,这样,你把心拿来我帮你安」。那二祖大师就说「我的心找不到肮,说「觅心了不可得」。菩提达摩大师就说「这样我已帮你安好了,你要是找不到心,就是安好了」。这就是什么?这个「念到心里面」就是「识本心」、「识本性」;从心里面念出来便是「识自本心」。这样懂不懂?我这是一个譬喻。当然禅宗的「识本心」跟「识自本心」类似而已,并不是就是这个样子,这只是个比喻而已。若是要求无上菩提的人啊8言下」就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两个意思是一样的,「本心」就是「本性」,没有差别。然后「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徹见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都不生不灭,当然心性是不生不灭,一切法全都是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在一切的时间里,不管是什么时候,早上也好、下午也好、晚上也好,坐禅、念经的时候也好,走路、赶车、吃饭的时候全都一样。怎样?「念念自见」念念之间都自见。这「念」是什么意思?「念」在梵文中叫做「克刹那」(Ksana),也就是刹那,一刹那之间,我们中文将它翻作「念」。但是这一刹那是多久呢?一弹指里面有九十刹那,每一刹那里有九百个生灭。所以刹那很快,这一弹指或是不到一秒钟,这么短的时间里面,!统统念念都是自见。这「自见」,你要很注意这个「自」,这个「自」不是别人让你见或是别人叫你见,而是你自己见。所以「自修、自证、自悟」这个自见。念念之中都「自见本性」,「万法无滞」,这个滞就是滞留。「滞」是什么意思?「滞」就是说如果有水流下来,有一个窟窿(如深坑),那水就不会再流过去了,那个窟窿就叫做「滞」,所以叫滞流。所以如果流不动时就叫做「滞」。但是一切万法都是流通的,不会说有一个窟窿把它留在那里,它一定是会流过。所以这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无所坠,一切万法都不住,它不会黏在那里。例如,年轻无法永远年轻,一切都一样,健康的人不会永远健康,所以一切万法都是「无坠的,「念念无坠,所以「无所坠,那「无滞」就是「无坠,没有滞留。「一真一切真」,若证得「一真」,即见一切真,即证得一切真。要是征得有一项是真的,那个「一真」的「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心」,要是证得你的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