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
的话,大家说:我们都给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那有说死就死?明天再也不上他的当了!到了第四天,普化禅师扛了棺材至北门,一看,没有几个看热闹的人,非常欢喜的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说罢,普化禅师进入棺材,自己盖好,就无声息了。禅者对于生死的看法,所谓但识自心,见自本性,禅者知道自己的本心、本性,是乃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往无住,因此无惧于生死,甚至视生死如游戏。所以,从禅师们看淡生死,不为生死挂碍,这就是解脱。禅者的肉身虽然死了,不过,他的法身慧命,他的真心自性,则永远留存宇宙之间,亘古常新。十.六祖和《坛经》在中国的地位如何?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中,若非佛陀亲口宣说,即为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所讲,而能列入经典之流者,就是《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法宝坛经》是惠能大师的开示录,由弟子法海等人辑录。内容叙说自性上的大道理,言简意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菩萨法门,是六祖把佛法消化后从自性上流露出来者;他要人放下经书,倡导见性成佛。佛陀在灵山会上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正法眼藏,惠能大师毫不犹豫的把这付担子承挑起来。由于惠能大师的化世,一花五叶的弘传,使佛法多采多姿地在中国社会普遍流传而发扬光大起来。因此,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禅门的特色要阅读《法宝坛经》。由于《六祖法宝坛经》的启发,中国历史上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位名人,从六祖大师以下,悟道者岂止千人以上;由于《六祖法宝坛经》的流传,中国哲学界因它而孕育了宋、元、明六百八十年的新儒学思想。可以说,禅宗自《法宝坛经》以后,便和现代人的生活,和新儒学融为一体,宋以后的孔、孟、老、庄各家学者,无不学禅、研禅。禅解儒道、禅儒相融的结果,佛教不但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融和了中国文化,并且孕育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佛学精髓──禅学。《六祖法宝坛经》,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容有不一,文字或有出入,但这并不能否定《坛经》的价值,古代的学者柳宗元、王维、刘禹锡等人都推崇六祖,为撰碑记;近代的钱穆博士认为《坛经》是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典籍之一,说《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自唐以来,《六祖坛经》受人重视、受人推崇,可以说在中国思想上确有承先启后的力量。六祖大师其人其书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