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第十付嘱品问题讲解一.何谓三十六对法?二.如何成就中道义?三.真假动静偈的真义如何?四.六祖为甚么不传衣钵给弟子?五.如何修持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禅宗的祖师传承如何?七.如何认识自心的众生?八.自性真佛偈的内容与意义如何?九.禅者如何面对生死?十.六祖和《坛经》在中国的地位如何?一.何谓三十六对法?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落发受戒,说法利生共有三十七年,得法嗣法的弟子共有四十三人,其它开悟觉道者,无法详知其数。在六祖大师即将圆寂时,他把座下弟子,如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同时叫到座前,对大家说:你们几位和别人不一样,我圆寂以后,你们一定都能弘化一方,都可以做人天师范。现在我要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致离却顿门禅宗的宗旨。最主要的,你们要明白三十六对法。六祖大师所提的三十六对法,分别是:◆关于外境无情的,有五对:天与地,日与月,明与暗,阴与阳,水与火。◆关于法相语言的,有十二对:语与法,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动与静,清与浊,凡与圣,僧与俗,老与少,大与校◆关于自性起用的,有十九对:长与短,邪与正,痴与慧,愚与智,乱与定,慈与毒,戒与非,直与曲,实与虚,险与平,烦恼与菩提,常与无常,悲与害,喜与瞋,舍与悭,进与退,生与灭,法身与色身,化身与报身。佛法以中道为根本,凡是离于中道的对待法,不管你说空说有,讲色讲心,都不是究竟的。因为在真理实相中,本来一切皆空,没有相对的是非好坏、生灭有无。唐朝杜鸿渐宰相,有一次与无住禅师在寺院后论道,刚好庭前树上有只乌鸦拉高了嗓子在啼叫,无住禅师问杜相国,是否听到乌鸦的啼声,杜相国回答道:听到了。后来乌鸦飞走了,无住禅师又问杜相国,是否还听到乌鸦的啼声,杜相国照实回答道:听不到了。无住禅师却非常认真的说道:我现在还听到乌鸦的啼声。杜相国听后,惊奇不已,问道:乌鸦已经飞走,早就没有声音了,为甚么你说还听乌鸦的啼声呢?无住禅师解释道:有闻无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当知声是无常,声无生灭,故乌鸦有去来,而吾人闻性则无去来。世间诸法,皆为对待之法,如上下、去来、有无、生灭、大孝内外、你我、是非、善恶、好坏等,都不是究竟的,六祖大师要弟子们明白对待法,就是要弟子们能从对待法里取一个中道义。因为唯有中道才能超越。世间上的人往往不能过中道的生活,终日在对待法上起种种分别,时而这般,时而那般,因此烦恼、纷争不已。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能够离开偏执的两边,甚至善恶一起蠲除,一起放下。对于世间上的对待法,如果你能通达,能够超越它,就能够超越自己,超越对待,如此自能任性逍遥,随缘自在的过生活了。二.如何成就中道义?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特色之一,能够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义。在《六祖坛经.付嘱品》中,六祖大师举出三十六对法,就是告诉弟子们,要从对待法里超越出来,才能契合中道实相。六祖大师说,于三十六对法,如果能够解用,就能贯通一切经义。举例说,如果有人问法于你,问在有,则以无来破其常见;问在无,则以有来破其断见;问在凡,则以圣来破其凡见;问在圣,则以凡来破其圣见。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对法。如此两边相因而随即离却两边,就能开显无所着的中道义,而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佛陀成道后,初转*轮时即为五比丘揭示说: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这才是解脱之道。也就是在修行上,要不偏于苦行或纵乐的生活;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