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八 顿渐品 问题讲解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所谓没有黑暗,那里有光明?没有罪恶,那里有善美?六祖大师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灾难、魔考来砥砺他的意志,增长他的人格、道德。所以,加害他的次数愈多,六祖大师的声望也就更加地一天高过一天。八.佛性是真常,为何说无常?善恶是无常,何以说为常?前文提到行昌受神秀大师的门徒买动,想行刺六祖大师,却被六祖大师感动,因而萌生出离的心志,但是六祖大师告诉他,暂且离去,他日易形再来。过了一段时日以后,行昌果真依约再来见六祖大师。行昌问六祖大师说:弟子出家以来,常常阅读《涅槃经》,可是不能明白常、无常的意义。六祖大师说:佛性是无常,善恶诸法的分别心是常。行昌不由心生怀疑:怎么和尚讲的,完全和经文相违背呢?其实,六祖大师的境界到底还是高人一等。本来,所有佛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毛病而敷设,无论常、无常,都是对待法,可以说常即无常,无常即常。当然,在佛法的根本上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无常,就是生灭。所以,我们学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无常的世间超越出来,寻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涅槃世界,那就是生灭灭已,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涅槃的世界。涅槃的世界,就是常乐我净,在这个世界里,生命是恒常的、安乐的、真我的、寂静的。六祖大师说:无常者,就是佛性。佛性是真常,涅槃是真常,现在,为甚么把涅槃、佛性都说成是无常呢?我们要知道,烦恼固然可以束缚人,涅槃、菩提、佛性也是一样,如果你执着了,它一样也会束缚人。你日日祈求远离生灭、远离无常,反而给这一种执着所束缚了。因此,能够体会无常即常,当下就是佛性。如果你说佛性是不变的,是真常的,那么,我们还要再说甚么善恶诸法呢?乃至一个人如果不发菩提心,佛性不就是无常了吗?所以,我们说一切是无常,主要的就是一切法皆有自性。你从自性里体会法法皆有它的自性,这就是常性。所以,无常就是常,这就叫做真无常。无常有两种:第一、念念无常。念念生灭叫无常。例如我们的心,一个念头起来,它不停留,又再一个念头起来,所以,前念后念一直翻滚不停。就好像大海里的水,后浪推前浪,一直流动不停。又好像世间上的人,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一切都是生灭法。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我们的心念则是生住异灭,这就是无常。第二、一期无常。无常的意思是相续法坏,世间上一切都是相续的,所谓缘会则聚,缘散则灭,因为生灭相续的诸法都有散坏的时候,所以,发菩提心,要从无常里去体会常,从烦恼里去证悟菩提。除了烦恼,那里还有另外一个菩提呢?除了无常以外,那里还有常呢?所以,在烦恼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烦恼也是佛性。六祖大师把这许多道理跟行昌讲过以后,行昌终于大悟,说了一首偈语: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乐。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无常的心里有常性,行昌听了六祖大师的开示以后,理解到世间一切诸法,所谓空有不二,性相不二,常无常不二,因此他悟道了。六祖大师于是替他取名志彻。九.何谓八颠倒?所谓颠倒,即:违背常道、正理,例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等,对于本真的事理持相反的妄见就是颠倒。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等正觉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涅槃,因为他发现自己所证悟的真理,和世间众生的认知、欲求,都不一样。世间众生对事理的看法都是颠倒妄见,例如,佛陀觉悟五欲是苦,六尘是不究竟的生活,可是凡夫众生莫不以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为生活中所向往、追求的目标。佛陀所证悟的真如自性、法身理体、真实慧命是真实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