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八 顿渐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第八顿渐品问题讲解一.南宗的禅与北宗的禅有何不同?二.神秀与惠能之间,彼此有甚么评语?三.因何要说志诚禅师是盗法之人?四.坐卧站立是禅吗?五.惠能和神秀对于戒定慧的看法有甚么不同?六.南、北二宗为甚么一再纷争不已?七.行昌为甚么要行刺六祖?行昌出家的因缘为何?八.佛性是真常,为何说无常?善恶是无常,何以说为常?九.何谓八颠倒?十.六祖大师如何建立一切教门?一.南宗的禅与北宗的禅有何不同?禅宗自西天二十八祖达摩东渡来华,衣钵传法,历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门下又南宗与北宗。南宗以六祖惠能大师为中心,北宗以神秀大师做代表。南宗、北宗一向纷争,如同兄弟阋墙,因为彼此对于修行的方法,认知不尽相同。惠能大师认为心性本净,本来是佛,识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神秀则认为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客尘所覆,故须透过时时修习,拂尘除垢,才能成佛。南宗的禅重在顿悟,北宗的禅主张渐修,所以有南顿北渐的说法。因此,谈到南宗的禅与北宗的禅有何不同,其实是要了解顿悟的分别究竟在那里?究竟有甚么不同?实际上,法本一宗,人有南北,人有南方人、北方人,但是,法没有南方的法、北方的法。因此,六祖惠能大师初见五祖的时候,五祖问他从那里来,惠能回答:从岭南来。岭南是獦獠,獦獠没有佛性。五祖弘忍说。惠能大师即刻反驳说:人有南北,佛性那里有南北呢?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只有一种,真理只有一个,但是,众生在修行的次第上,有快有慢。因此,佛法本来没有顿渐之别,只是众生的根机有钝有利,所以说人有南北,法本一宗;人有利钝,法无顿渐。六祖大师行于南方,驻锡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住在北地的荆南玉泉寺,当时人称南能北秀。南宗、北宗本来可以各自发扬光大,我们也不必为他们分南、北二宗,但是在修行方面,惠能大师以顿悟为宗风,神秀大师以渐悟为入门,所以有南顿北渐之别。有人问:禅门的要旨,本来无是无非、无冤无亲,但是,为甚么『南能北秀』有水火之嫌?为甚么南宗、北宗如同楚汉之争?为甚么顿渐门下彼此如同冤家对头呢?在佛法里,大家都是修行的人,为甚么要如此的计较、分别呢?这是因为修行的人,我执易破,法执难除,甚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时候,为了真理,为了佛法上所证所悟,互不相让。如果你要他把生命布施给你,他可能愿意,但是,要他放弃自己所悟的佛法,断然不肯,因为他把真理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南宗的禅所以称为顿门,当然有它特别的内容与特质。以下约略举出几点,说明惠能大师的禅门宗要。◆六祖惠能大师排除知解上的分别,他不喜欢从知识上入门。因此,一般认为惠能大师本身不识字,其实他是不从分别上入门,他主张不立文字,彻究心源,所谓识自本心,见性成佛。◆六祖惠能大师的南顿,其理论与实践,都将禅宗具体的中国化;他让中国的禅,实际上有了开花结果。南宗的禅,讲究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是佛,佛是心,心佛无二。既然是心佛无二,我们有心,心里有佛,当下即是,何必还要再另外去追寻呢?所以六祖大师说平常心是道,生活即是禅,你在生活里,穿衣、吃饭都是禅。所以,有人问禅师:你是怎么样参禅呢?他说:我穿衣、吃饭。那一个不穿衣,那一个不吃饭啊!禅师说:你吃饭,挑肥拣瘦,吃得不甘味;你睡觉,思来想去,睡得不安心;你穿衣,计较美丑,穿得不欢喜。我们参禅的人,当吃饭就吃饭,当睡觉就睡觉,当穿衣就穿衣,所谓平心是道。◆南宗建设了棒喝的机用和接话的简速。棒始于六祖打神会,喝始于马祖接百丈;南宗在师资课徒方面,有时候说法让你开悟;有时候给你一拳、一个耳光,这都是教育。甚至扬眉瞬目、嬉笑漫骂,无一不是在说教。南宗禅在接待方面,非常简单、迅速,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