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
高,所以虽是百万龙天的盛况,却仍然有五千退席。《法华经》是大乘圆教,所谓圆教,是说其教义是圆满究竟的,是实中实。佛陀一生说法,大部分讲的是权教的方便法门,唯有《妙法莲华经》是整个佛法当中的大乘实教,是佛陀真真实实的本来心怀。佛陀之所以降诞于世,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要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也就是让众生统统觉悟到人人都能成佛,大家要有信心。因此,方便说有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的佛法,然而实则只有一佛乘──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此外,《法华经》的思想大义,有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三种世间、性具思想、二谛圆融等。所以,懂得法华的要义,就会知道百界千如,一念三千,原来十法界的众生都不离一心,一心圆具万法,万法就在我们的一心。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与诸佛在自性上本来平等,只是觉悟有先后,佛性并没有差别。为了说明凡夫众生都具有如来智能德相,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在《法华经》里,就有七个譬喻:1火宅三车喻:这是佛陀在〈譬喻品〉里,对授记后的舍利弗所说的譬喻。大意是:有一间房子失火了,里面有二、三十个小孩在嬉戏,父亲非常着急,呼唤孩子们赶快到房子外面去。可是孩子们只顾着戏耍,那里肯理会父亲的话?长者只有权巧的向他们说:孩子们!赶快到屋外去!外面有漂亮的羊车、鹿车、牛车,可供你们玩耍。孩子们于是迫不及待,争着冲出火宅而得救。长者非常欢喜,赐予每个小孩一辆七宝装饰而成,安稳舒适的大白牛车。火宅比喻三界,三界有五浊、八苦等烦恼,无法安祝诸子比喻众生,谓众生贪着三界,沈溺于享乐的生活,不知道处境的危险。长者比喻佛陀,羊车比喻声闻乘,鹿车比缘觉乘,牛车比喻菩萨乘,大白牛车比喻一佛乘。意思是说,佛陀见众生遭烦恼之火所逼迫而不知苦,于是以种种智能、方便,为三界众生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彼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待众生出三界苦,再以佛乘开示众生。也就是法唯一乘,本无二、三,因众生根机不同,于一佛乘,方便说三。2长者穷子喻:〈信解品〉里说,有一个财富丰足的大富长者,走失了独生子,他不断地寻找,都无所获。时隔多年,孩子长大了,却流落乞丐群中讨生活。有一天,被长者认出,长者非常欢喜,要把这个孩子带回家继承家业,谁知乞丐不能体会,以为有人要加害于他,惊吓的不得了。长者对于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不知道自己是出生在大富长者之家,而自卑感重的穷子,只好方便教化,先委身和他一起做除粪的工作,给他薪水,鼓励他,以同事摄慢慢地建立起他的信心、尊严,最后才引导他回家,把产业交给他。大富长者就是佛陀,二乘人(声闻)无有大乘法财庄严,就像穷子缺乏衣食,无以为生。佛陀施设种种方便,令他除烦恼粪,净五蕴舍,增长他的信心,然后教以大智,也就是以佛道度化声闻,令回小向大。3三草二木喻:又作药草喻。佛陀说法,如同云雨普润众生,但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受益亦有差别。以小药草喻人天乘,中药草喻二乘,大药草喻菩萨乘。又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者,喻为小树;安住慈悲,转不退*轮,度无量百千万亿众生的菩萨,喻为大树。佛陀平等说法,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同草木受雨有异。4化城宝处喻:佛陀为了鼓励心性怯弱的众生,不要觉得佛道长远难成而却步,于是以方便力,示以化城,暂令大众止息。待众生信心增长,再教导大众勿执着于化城,当进趋于无上佛乘的宝所。5衣里明珠喻:〈五百弟子授记品〉载,有一个人到亲友家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这时亲友忽有公事,急须他行,于是就在他的衣里缝上一颗无价宝珠。但是这个人因醉酒,毫不知情,醒来后,独自外游,为了谋求衣食温饱,生活艰苦,稍有所得,便感到心满意足,后来偶然遇上亲友,告诉他衣里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