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六 忏悔品 问题讲解
不妄语而赞歎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饮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能灵敏。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只有一,就是不侵犯。例如,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富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用、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他的智能、健康不侵犯。不侵犯才能自由,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奸、嫖妓、重婚、拐骗,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等,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能够受持戒法,自然人格芬芳,道德远播,被人尊敬,因此,戒香胜于花香。2定香:所谓定香,就是要大家看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定就是要我们自己有原则、有立尝有主张,不轻易受世间的五欲尘劳所左右。受了定香的人,至少应做到:一、不为境转;就是不能任由境界所转。二、不为物动;就是不被世间的财富、金钱所动遥三、不为情惑;就是不被男女的美色、情感所诱惑。四、不为势吓;就是不惧威武,不受势力胁迫。自己有定,就能知所进止;自己有定,就能随遇而安,这就是定香。3慧香: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能观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鳏寡贫穷者,称为慧香。其实,学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转迷为悟,也就是要证悟般若智能。般若智能就是佛性,佛性虽然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但是正如宝矿里即使有再多的黄金、白玉、钻石等财宝,如果不经开采,则永远也不会出土。智能的宝藏不经开发,一样不会现前。所以,要想有智能,就必须有三个次第:一、从听闻佛法而能获得智能;二、从思考研究而能获得智能;三、从修行实践而能获得智能。这就是慧香。4解脱香:所谓解脱香,就是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称为解脱香。世间上的人,往往受到名闻利养、人情世故、亲情眷属、男女情爱、人我是非、我执邪见等束缚,而不能自由解脱。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解脱,才能自在。过去禅宗四祖道信初参僧璨大师时,他说:愿和尚慈悲,开示我解脱法门!僧璨大师反问:谁缚住你了?是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束缚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束缚还须自己解脱。我们能心无所缘,自觉无碍,这就是解脱香。5解脱知见香:所谓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易,称为解脱知见香。解脱知见香就是要我们在解脱的认知上、知见上、观念上,也就是从思想的本体里,能够不执空、不守寂、不攀缘、不分别、无人我对待,自然而然地不为世间左右,那就是有了解脱知见香,也就是所谓实践真理。如果我们有了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自然能透露禅悟的消息。那就是六祖大师为我们所传授的五分法身香。这自性五分法身香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要实践并不是很容易。一般人虽然虔诚地信仰佛教,但是要他持守戒律、修习禅定、体悟智能、祈求解解、或是证悟解脱知见,这是很不容易的。有一个信徒,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请良宽禅师为他消灾、祈福、祝寿,禅师问他:你要我为你祈求多少寿命呢?信徒说:我想活八十岁。禅师说:你现在已经六十岁了,距离八十岁只有二十年,二十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信徒说:禅师!难道我可以求一百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