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六 忏悔品 问题讲解
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所以,究心不求无障。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我们无论做甚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所以,立行不求无魔。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吾。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服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所以,于人不求顺适。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羮,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以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辩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布袋和尚说得好: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如果我们能了解六祖大师无相颂的真义,能放得下是非、憎爱,能够宽却肚肠,凡事多忍耐几分,让人一步,何等快活!即使冤家对头,也能冤家宜解不宜结。凡事能用一种谅解的心,自然能证得六波罗蜜,自然能得度。所以,有的时候,只要我们心正、心诚,不求佛,佛自在我们心中,这就是无相颂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