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第四定慧品问题讲解一.甚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二.定与慧的关系如何?三.如何自悟修行?四.甚么是一行三昧?五.甚么是障道因缘?六.如何看心观静?七.何谓顿渐利钝?八.何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九.如何对治尘劳妄想?十.如何处理见闻觉知?一.甚么是曹溪大师的修行法门?六祖惠能大师一生驻锡曹溪弘化,因此又号曹溪大师,他所指导的修行法门,就叫曹溪法门。曹溪的修行法门为何?在〈定慧品〉里告诉我们:第一、以无念为宗;第二、以无相为体;第三、以无住为本。可以说,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无──无念、无相、无住为宗要。一般修行的人,例如持戒、布施、念佛、诵经、持咒等,主要的都是为了追求现世的安乐。而六祖的曹溪法门,它不是要我们只求现世的安乐,而是要我们求证永恒的生命,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说:如求人天福报、自身安乐,不解六祖修行法门。这里讲到无念为宗,就是教我们要念而无念,要一念不起。一般人每天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妄念里面,时而念这个,时而念那个;净土宗甚至教人念佛。为甚么要念阿弥陀佛?主要就是要用正念来对治妄念;如果没有妄念,又何必要正念?因此到最后要无念;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所谓一念不起,那还有甚么正念呢?因此,无念的境界很高,无念的境界是:对过去的境界不要追忆。有人以为回忆比现实美丽,其实,白头宫女话天宝,一个人如果光是回忆当年、回忆过去,就表示他已年迈了。所以,对过去的境界不要再去追忆。对现在的境界不要贪着。现在的生活境界,诸如五欲尘劳、人我是非等,不要在这上面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患得患失。对未来的境界不要幻想。佛教讲生死无常,因此不要幻想未来;未来还没有到来,幻想没有用,重要的是把握每一个当下。如果能对过去的境界不追忆,这就是修定;对现在的境界不贪着,这就是持戒;对未来的境界不存幻想,这就是修慧。无念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在无念的境界里,对人没有爱恨,对境界没有贪着。能够无念,则生活里自能随喜、随心、随缘!所以,无念就是不执着,不执着才能进步。佛教讲法无定法,就是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无就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念不是甚么都不念,所谓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无念才能真正拥有更宽广的世界。曹溪的宗要是无相为体。所谓相,有人相、我相、法相。我们生活在森罗万象,如同万花筒的万相里,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相,在六尘里,每天患得得失,以假为真,以无为有,以秽为净。我们被相所迷惑,而产生颠倒妄想,因此以无相为体,就是要我们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也就是离一切色,离一切声,离一切香,离一切味,离一切触,离一切法;就是要明白《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开了妄想,才能证悟实相。因此,真正无相的修行,就是要去建设水月道场,大作空花佛事,降伏镜里魔军,证悟梦中佛果。曹溪的修行法门是以无住为本,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每天住在那里?大部分都是住在五欲六尘里。有所住,就有所不住;无住,就是无所不住。你的心有所住,就有所限制,就有一定范围;无住,就是无所不在,如同月亮、太阳住在虚空里,随着虚空无所不在。因此,我们要不住境,就是不住在境界上,不住在相上,不住在念上,不住在有上,不住在无上,甚至也不住在无无的上面。那么,我们住在那里呢?我们住在无住的地方。无住是《金刚经》的宗要。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主要就是讲一个无:度生要无我、布施要无相、生活要无住、证果要无证。能够懂得一个无,证悟一个无,那就拥有了世间,拥有了无限、无量、无边的人生。这就是曹溪大师告诉我们的修行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如何才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