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
、迷悟染净的相状,因此就有一种是真如心,一种是妄想心、生灭心、无明的心。我们平常生活在妄心里,日夜攀缘五欲六尘,充满无明妄想,念念生灭不已;过去的心已灭,现在的心念念不停,未来的心未生,所以说三心不可得。过去有一位德山禅师,他在北方听到南方弘扬禅宗的顿教法门,特地做了一部《金刚经》的疏钞,想要批驳顿悟成佛的说法。当他带着《青龙疏钞》南下,在路上肚子饿了,见到小店里有一个老婆婆在卖茶点,德山禅师上前要买点心充饥,老婆婆说:禅师!你担子里面装的甚么?我担子里挑的是《金刚经》的批注。你是研究《金刚经》的呀!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你,如果你能回答得出来,今天的点心就由我供养。德山禅师一听,一个老婆婆能有甚么了不起的问题,就说:好!你请问,有甚么问题啊?老婆婆说:禅师6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禅师:现在你要吃点心,是点的甚么心呢?德山禅师被这个老太太一问,哑口无言。所以,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它是透过修行证悟,是从生活里获得的体验。在战乱时,有一团军队,到一个寺院里抢劫,寺院里的出家人看到盗匪放火烧房子,纷纷跳到佛殿的屋顶上。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住持快川禅师就问这许多参禅的人,他说:你们大家赶快加紧用功,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熊熊大火当中,我们如何大转*轮?意思是说,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何才能把握自己,安住身心?如何能够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快川禅师逼着大家,快参!快参!正在大家犹豫的时候,快川禅师就说: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所以,参禅那里需要找山明水秀的地方,只要把心里面的妄想、无明、烦恼熄灭下来,在大火里面也可以转*轮,在大火里面也会感到身心清凉。所谓心若起时,不随它起,起心自觉;心若去时,莫随它去,去心自觉;心若住时,莫随它住,住心自觉。因此,我们在生活里面,若自了了自知,不住一切处,即明了了尽本心,亦名了了尽性,这就是所谓无所住心,无所生心。在佛门的证悟上讲,这就是证到无生法忍。所谓无生法忍,就是不生不灭,不会受世间的无常颠倒。我们悟道以后,禅的这一无,就可以说是无限、无量、无边,也就是让我们进入到无限的世界、无边的空间,乃至超越时间、空间。所以《金刚经》也好,禅也好,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能够超越。八.如何内外不注来去自由?《金刚经》讲到无住生心,我们的心平常住在甚么地方呢?住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我们的心一天到晚攀缘外境,不是喜欢各种美色,就是执取各种声音、各种味道。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说,我们的心不但不要让它住在六尘上,而且要不住内,不住外,任它来去自由。心要如何才能不住内,不住外呢?六祖大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谓菩提,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菩提是不假外求的。我们现在讲求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间的现象界做种种的分别了解,而禅、般若、智能,是向自己的内心去探求,去开发。例如禅宗的禅师们,你看他打坐的时候,闭起眼睛来,不看、不听,心不向外攀缘,但是他心内的世界比心外的世界更广阔,更逍遥,更自在。所以,讲到道,六祖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悟,也不是靠打坐就能够开悟,而是要用心。心好比明镜,久被尘劳、垢秽污染,当我们把垢秽慢慢擦拭后,清净的心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因此,六祖大师说参禅不在打坐,禅不只是坐。打坐当然是静心,是一种精神集中、意志统一。打坐对于我们的健康、养性、参禅都有帮助,但是,开悟不是绝对靠打坐。所以,六祖大师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原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课?禅不在坐卧,禅要用心体会,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心里一悟,宇宙、世界自然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风光。平常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