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
净,《维摩经》亦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肮脏的污泥也能长出清净的莲花,因此,清净和污秽是一如不二的。◆人我无别:人活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的苦恼都是从分别人我而来的。我们常常会计较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由于有这种种的妄想执着,因此产生苦恼。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人我相互存在的关系,例如,这个世间上如果没有人,只有我,谁供应我生活所需?因此人我之间应该相互助成,因为人我无别,人我是一体的。◆道魔无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说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只要有一念悔心向善,也能转魔成佛。当初佛陀座下的弟子鸯伽摩罗,过去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恶人,但在真理之前,只要一信佛,马上成为大善人;三迦叶(优楼频楼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本来都是有名的外道,但是被佛陀道德的力量摄服以后,也可以转魔成佛。因此,一个人罪恶不可怕,迷惑也不要紧,只要懂得转念,就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是非无别: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分别太强烈,就有斗争,就有痛苦。是非,其实只是立场的差异、看法的不同罢了。我们处理是非的态度,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不怕是非、不传是非、不说是非,管他是是非非,我一如也,是非自然止于智者。◆爱瞋无别: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爱与恨常常纠缠不清,有的时候,两个人今天爱得难分难舍,明天却势如水火;有时今天恨他恨得要死,将来不一定需要他的帮忙。因此爱恨不要太强烈,何妨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瞋。◆世出世间无别:佛教有世间与出世间的生活。有的人太过强求出世的生活,因此显得枯寂无趣。其实,太过执取世间的五欲六尘,固然慾壑难填;过份排拒,则不免冰冷空洞。所以,最好能将世间、出世间调和起来。平常所谓生活佛教,就是要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也就是一样在世间生活,只是把佛教出世的思想,无边深广的悲智运用在救度众生的事业上。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生活是在于我们处理的,我们要过超越的生活,不要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虽是在世间生活,而能不为世间所执,不为世间所迷,这就是禅宗六祖大师要我们过的一个有无不二,无分别、无念法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