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第一 行由品 经文.注释
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26则止,遇蒙*27则居。明礼辞。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28,作五逆罪*29,及一阐提*30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31,凡夫*32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33。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34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注释*1时:同于佛经上的一时,指的是时间,但没有明确的年月日。依法海旧序推定为唐高宗仪凤二年龄(六七七)春天。*2大师:大师的称谓,是源于佛的十种尊号中的天人师,通于凡圣,是指德学堪做众生楷模的人。这里是指六祖惠能。*3宝林:即宝林寺,位于广东省韶州府曲江县南六十里的南华山。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创建,三年落成。*4大梵寺:位于广东韶州府曲江县的河西。*5善知识:能够引导众生离恶修善,入于佛道的人,都可称为善知识。这里指听讲者的代称。*6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7东禅寺: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南,又称莲华寺。为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也就是五祖传授衣钵给六祖惠能的地方。*8忍大师:即五祖弘忍,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仁寿元年(六○一),示寂于成亨五年(六七四)。五祖于黄梅县的东山营建东禅寺,大弘禅法,因此时人又称弘忍为黄梅。*9獦獠:隋唐时指岭南以打猎为生的少数未开化蛮族,这里是指北方人鄙视南方人的称呼。*10和尚: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又作和上。是弟子对师父的尊称。*11福田:田有生长的意思。谓供养三宝、父母、师长或贫病者,能使我人积聚福德,犹如在田中种植谷物,必有收获,所以称为福田。*12行者:泛指一般佛道的修行者,又称行人、修行人。如:修念佛法门的人,称念佛行者;密教中,诵持真言、修供养法等真言门的修行者,称为真言行者;专持《法华经》的行者,称法华行者。禅林中,行者是指未出家而住于寺内帮忙杂务的人,其中,有剃发出家,也有尚未剃发而携家带眷的人。*13堂前:佛殿称做佛堂,参禅的地方称做禅堂,说法的地方称为法堂。这里的堂前指的是五祖弘忍大师上堂普说的法堂前。*14衣法:衣指出家人披搭的袈裟,法指佛陀一脉相传的正法。内传正法以印证如来佛心,外传衣以表征师承的真实不妄。*15神秀:俗姓李,洛阳尉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