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 前言
称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历代以来的佛教作品,除了佛经以外,唯一被世人尊称为经的,就是这部传诵千年的《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法宝坛经》,略称《法宝坛经》、《坛经》,是惠能大师的言行录,由弟子法海集记,和孔子的《论语》一样,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坛经》,为甚么称为坛?这是源于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在广州法性寺创立戒坛,并立碑预言将来当有一位肉身菩萨到此坛受戒;后来在梁天监元年时,又有一位智药三藏法师在此坛畔种了一株菩提树,也预言将来有一位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唐高宗仪凤元年(六七六)二月八日,六祖惠能大师即在此坛受具足戒,并在此菩提树下开始传佛心樱其后说法虽不只限于此坛,但他的门人弟子为了重视由此坛开始的纪念性,所以将六祖前后语录统称为坛经或法宝坛经。关于《坛经》的价值,可略从二方面来说明:1禅宗典籍之王:禅门中,人才辈出,各宗各派的祖师大德多留有丰富的著作或语录,因此禅门典籍其量之多,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中,《坛经》是禅宗最早的一部语录,元代德异法师说:大师始于五羊,终至曹溪,说法三十七年。沾甘露味,入圣超凡者,莫记其数。五家纲要,尽出《坛经》。又说: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北宋明教契嵩禅师说:伟乎《坛经》之作也!其本正,其迹效;其因真,其果不谬。前圣也,后圣也,如此起之,如此示之,如此复之,浩然沛乎!所以《坛经》为佛学圣典,流传久远,堪与有经王美誉,富丽广阔的《华严经》、圆通畅达的《法华经》媲美,而受人崇敬,尊之为禅宗典籍之王,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2禅门思想革新:达摩东来,以壁观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达到佛教真理。至六祖惠能大师,由于他对传统修行方法、教义阐示的革新,使中国禅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从《法宝坛经》里,我们可略窥一二。◆一行三昧──《定慧品》里,六祖大师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经常修行一正直心。他反对持常坐不动、妄心不起为一行三昧者,他说: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又说: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因此,任何人若教人如此习禅,那是最大的错误。◆禅──早期以守心或诚心专注来解释禅,因此有所谓看心、观静、不动。惠能大师为了革新这个观念,作了新的诠释。他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坐禅品〉)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顿渐品〉)惠能大师认为禅不仅是蒲团上的静坐,而是超越一切的框框,所以禅不再是以调身、打坐为唯一修行的功课,禅的主旨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定与慧的修行关系──有说先定发慧,有说先慧发定,惠能大师则说: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其次,又以灯与光来比喻定慧之间的关系: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定慧品〉)◆净土念佛修行法门──一般僧俗以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坛经》说: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又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疑问品〉)惠能大师认为吾人本性之中即具有西方三圣的慈悲喜舍及平等真心,所以主张吾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实践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当下即是西方,现生即到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