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十六)
    大師言:今日已後,遞相傳受,須有依約,莫失宗旨。

    法海又白[一]:大師今去,留付何法?今後代人如何見佛?

    六祖言:汝聽,後代迷人但識眾生,即能見佛;若不識眾生,覓佛萬劫不可得也。吾今教汝識眾生見佛,更留《見真佛解說頌》。迷即不見佛,悟者乃見。

    法海願聞,代代流傳,世世不絕。

    六祖言:汝聽,吾與汝說。後代世人,若欲見佛,但識眾生,即能識佛。(佛)即緣有眾生,離眾生無佛心。

    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佛。

    愚癡佛眾生,智慧眾生佛。

    心嶮佛眾生,平等眾生佛。

    一生心若嶮,佛在眾生[二]心。

    一念悟若平,即眾生自佛。

    無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向佛處求佛。

    校記

    [一]原本白作自。

    [二]敦煌本作佛在眾生中。

    大師言:汝等門人好住,吾留一頌,名《自性簽名簿真佛解說頌》。後代迷人識此頌意[一],即見自心自性真佛[二]。與汝此頌,吾共汝別。頌曰:

    真如淨性是真佛,

    邪見三毒是真魔。

    邪見之人魔在舍,

    正見之人佛即過。

    性中邪見三毒生,

    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忽除三毒心,

    魔變成佛真無假。

    化身報身及法身[三],

    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覓自見,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眾化身生淨性,

    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

    婬性本是淨性因[四],

    除婬即無淨性身。

    性中但自離五欲[五],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頓教門,

    悟即眼前見世尊。

    若欲修行求覓佛,

    不知何處欲覓真。

    若能身中自有真[六],

    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覓佛,

    去覓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者是西流,

    救度世人須自修。

    今報世間學道者,

    不於此見大悠悠[七]。

    校記

    [一]原本此句作後代迷門此頌意,敦煌本其中的代作伐字。今據惠昕本校改。

    [二]原本在即前有意字。

    [三]原本法作淨,敦煌本同,據惠昕本改。

    [四]原本是作身字,敦煌本同,今從惠昕本。

    [五]原本離作欲,據敦煌本改。

    [六]敦煌本同,惠昕本作若能心中自見真。鈴木據惠昕本校改。從下句有真即是成佛因看,以不改為宜。

    [七]原本不於此是大悠悠,敦煌本同。鈴木參惠昕本的不於此見大悠悠,改是為見字。今眾之。此之悠悠與前面《無相頌》中的努力修道莫悠悠的悠悠相同,意為悠閒,漫不經心。然而,如把悠悠解釋為悠謬、鄙俗,如《晉書?王道傳》: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則可改於為語,全句則為不語此是大悠悠。

    大師說偈已了,遂[一]告門人曰:汝等好住,今共汝別。吾去已後,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弔問[二]、錢帛,著孝衣,即非聖法[三],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種。一時端從,但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四],坦然寂靜,即是大道。吾去已[五]後,但依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