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七)
    今既懺悔已,與善知識授[一]無相三歸依戒。大師言: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已後,稱佛為師,更不歸依餘[二]邪迷外道。願自三寶慈悲證明。善知識,慧能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三]。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離財離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故,即無愛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妄念雖在自性,自性不染著,名眾中尊。凡夫不[四]解,從日至日,受三歸依戒。若言歸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即無所歸。既無所歸,言卻是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意。經中只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性不歸依[五],無所依[六]處。

    校記

    [一]授,原作受字。

    [二]餘字據國家圖書館有七九號寫本補。

    [三]原本作身三寶,參惠昕本校作自性三寶。

    [四]原本無不字,參鈴木校本補。

    [五]原本缺依字,據北京本加。

    [六]原本缺此依字,據惠昕本補。

    今既自歸依三寶,總各各至心與善知識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善知識雖念不解,慧能與說,各各聽。

    摩訶般若波羅蜜者,西國梵語,唐言大智慧到彼岸[一]。此法須行,不在口念;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二]。修行者法身與佛等也。何名摩訶?摩訶者是人,心量廣大,猶[三]如虛空。若空心禪[四],即落無紀空。世界虛空[五],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性含世法是大;萬法盡是自性。見一切人及非人、惡之與善、惡法善法,盡皆不捨,不可染著,猶[六]如虛空,名之為大。此是摩訶[七]。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八]。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為大。此亦不是。心量大,不行是校若[九]口空說,不修此行,非我弟子。

    何名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切[一〇]時中,念念不愚[一一],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一二]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若[一三]。般若[一四]無形相,智慧性即是。何名波羅蜜[一五]?此是西國梵音,唐言到彼岸[一六],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是為[一七]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永長流,故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羅蜜。迷人口念,智者心行。當念時有妄,有妄即非真有。念念若行[一九],是名真有。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善知識,即煩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佛。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第一,無住無去無來,三世諸佛從中[二〇]出,將大智慧到彼岸,打破五陰煩惱塵勞,最尊最上第一。讚最上乘法,修行定成佛。無去無住無來往,是定慧等,不染一切法,三世諸佛從中出[二一],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二二]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般若常在,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二三],無著。莫起雜妄,睚是真如性。用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見性成佛道。

    校記

    [一]原作彼岸到,敦煌本同,此參惠昕本校。

    [二]原本作如如化,據惠昕本加幻字。

    [三]猶原作由。

    [四]原作莫定心禪。敦煌本作莫定心座,鈴木校為若空心坐。惠昕本作若空心靜坐。

    [五]世界虛空四字,據惠昕本加。

    [六]猶原作由。

    [七]原本摩訶下有行字。

    [八]原缺行字,據惠昕本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