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四)


    [一]智原作知。

    [二]、[三]原作慧定,據惠昕本改作定慧。

    [四]定字原本缺,據惠昕本補加。

    [五]定慧原作慧定。

    [六]直原作真。

    [七]此直及下直字,原皆作真,據《維摩經?菩薩品》改。

    [八]、[九]直原作真字。

    [一〇]直言原本作真心,據惠昕本改。

    [一一]原本作心在住即通流,據惠昕本改。

    [一二]被原作彼字。

    [一三]原本致作置字。

    善知識,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勸[一],悟人頓修。識自本心,是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

    ,不悟即長劫輪迴。

    善知識,我此[二]法門從上已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名為相無相[三]?於相而離相。無念香,於念而不念。無住者,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四]念、後念,念念

    相續無有斷絕,若一念斷絕,法身即離色身;念念時中,於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名繫縛,於一

    切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五]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是無相[六]。但能離相,

    性體清淨,是以無相為體,於一切境上不染,名為無念。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生念[七]。莫百物

    不思。念盡除卻。一念斷即死[八],別處受生。學道者用心不識法意。自錯尚可,更勸他人迷。不自

    見迷,又謗經法。是以癢癢無念為宗,即緣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九]見,一切塵勞妄念從此

    而生。然此教門立無念為宗,世人離境,不起於念。若無有念,無念亦不立。無者無何事,念者念[

    一〇]何物?無者離二相諸塵勞;念者念真如本性[一一]。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自[一二]

    性起念,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維摩經》云外能善分別諸法相,內於第一義而不動。

    校記

    [一]勸,敦煌本同。鈴木據惠昕本校作契字。從上下文看,用勸字亦可。漸勸

    與頓修相對,意為漸次勉力修行。

    [二]此字原作自,據惠昕本改。

    [三]敦煌本此句作何明為相無相,於相而離相,鈴木校作何名為相,無相者於相而離相。

    實際上,用原句何名為相無相?於相而離相更符合原意……無相不是真正無相,如能於

    相而離相,此即在精神境界中達到雖有相而無相,即相無相。

    [四]今字原作念,參惠昕本改。

    [五]此是二字原本缺,敦煌本同,鈴木參惠昕本加,今從之。

    [六]原本作是無相三字,據敦煌本加。

    [七]原本作念生。

    [八]原本死作無,參惠昕本一念絕即死而改。

    [九]原本邪和取,據敦煌本改。

    [一〇]原本缺此念字,據惠昕本加。

    [一一]原本和敦煌本皆無以上七字,鈴木校本據惠昕本補,今從之。

    [一二]原本缺自字,惠昕本:真如自性起念據此加自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新版·敦煌新本·正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