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付嘱品第十
    付囑品第十

    師一日喚門人法海、志铡⒎ㄟ_、神會、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各為一方師。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

    「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1)。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1)指阿賴耶識,此符合楞伽經所說。入楞伽經卷七: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七識由彼虛妄因生。不能如實分別諸法大慧。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

    「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此是十二對也。」

    「自性起用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嗔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此是十九對也。」

    師言:「此三十六對法,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2)。」

    (2)外縛色聲,名為彼心。內起妄念,名為此心。若於外不染色,即名無彼心。內不生妄念,即名無此心。此非二邊也,心既無二邊,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

    「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若全執空,即長無明。執空之人有謗經,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障無數。」

    「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3)。如一問一對,餘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餘問,悉皆如此。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9

    (3)大智度論:常是一邊,斷滅是一邊,離是二邊行中道,是為般若波羅蜜。如頓悟入道要門論所說,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身。問:云何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答: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又問:何者是中道義。答:邊義是。問:今問中道,因何答邊義是。答:邊因中立,中因邊生。本若無邊,中從何生。

    師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注解·付嘱品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