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注解·般若品第二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韋使君請益,師陞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1)。」
(1)摩訶言大、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直譯為大智慧度。
復云:善知識(2)!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3);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4);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2)華嚴經云:善知識者、是我師傅。
(3)清涼澄觀國師云: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4)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諸佛自高、眾生自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5)。口但說空(6),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5)楞嚴經云: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6)因緣所生之法、究竟無體、故云空。
善知識8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
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7)。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8)。世人妙性本空(9),無有一法可得(10)。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11)」,即著「無記空(12)」。
(7)達磨血脈論: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楞伽經云:心外見法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離生死故。
(8)傳心法要: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孝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物、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一切不如心真實。
(9)諸法本來性空、非今始不有也。故名性空。
(10)傳心法要上、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陞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佛及眾生、心亦如此。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11)見性之人、自當窮究此理。若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為究竟。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12)永嘉禪師云:無記者、雖不緣善惡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祝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13),亦復如是。
(13)大智度論云:性空者、諸法性常空。假來相續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熱。止火停久、水則還冷。諸法性亦如是。未生時空無所有、如水性常冷。諸法眾緣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