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5集
则不离开这个法则。但是你会这样去教你的孩子吗?如果你从小这样教他,他的智慧会很高,他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会很好,而且他看人,一定不会看到表面的现象。他会善解人意,会体谅人,因为他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比如说你今天为什么会这么吝啬,你今天为什么会这么孤僻,你今天为什么会动不动就攻击别人,他都知道,所以他会悲悯,会关心。因为他知道原因,所以他才有能力亲近别人、帮助别人。我们今天就是不知道原因,只会说一句话:「那个人脾气坏。」「那个人孤僻。」「那个人古怪。」你这样讲有意义吗?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人谈到最后相当冷漠,你对我这样,我也对你这样。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这样就变五浊恶世。在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善解人意,你在想什么他也知道。但是我们不要怪隔壁邻居都不关心,你们家那几口也不太关心,大家各怀鬼胎,你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所以我们不要一直期待别人来了解我们,我们应该去了解别人。你知道缘起的原因,你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起法:这个东西会坏,这个东西会被偷去,你能够看到法吗?如果你能够这个样子,法就让你看到了。让你看到法,就见到佛,佛就是觉,你就觉了,世间的东西你就都看清楚了。所以讲很多,〔一切无有真〕,你下去看就能够明白这句话。但你不下去看,你就跟别人一样,因为别人看到的明明就是现象结果。比如说,这个茶杯没有形成之前叫茶杯吗?形成之后就叫茶杯吗?我把它摔破叫什么?还没有形成叫没有形成的茶杯,形成叫茶杯,摔破了叫破杯。要不,我把它辗成粉末叫什么杯?你就说不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停留在一点,就好像我们在看录影带,看到定格你就被骗。它真正的现象是什么?什么都不是。你说它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却常常会用一些概念来定位自己。【不以见于真。】我们常讲眼见为凭,你看到这句话吗?眼见真的为凭吗?我们不要讲这么高的学问,变魔术就好了,你近近地仔细看,还不是被他骗?又何况谈真理跟真相呢?【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一切都是幻化的、不实的,简称是幻化不实。一样的道理,你现在看到你贫贱或富贵,富贵不用太高兴,贫贱也不用太难过,你只要能够安住你的因缘,就能够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因为你能够明白这样的概念。【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是真,〔离假即心真〕。套一句《金刚经》的话,「离相即佛」,只要能够不执着一切的现象,你就觉了。只要能够不被一切虚幻不实的概念所迷惑,就能够悟到什么是〔真〕。这个〔假〕也叫妄心,所以是「离妄即真」。要修行,告诉你简单的八个字:「万缘放下,只管修行。」这可以套很多的公式,假设你想念佛,就是「万缘放下,只管念佛」;「万缘放下,只管坐禅」;「万缘放下,只管诵经」;「万缘放下,只管去做」,你可以带入你的法门。但现在,大家重点都摆在法门,所以你怎么修都不得力。我们看到一个师父或是老师,会请问他怎么修行,你所问的都是方法,那是错的。遇到净土宗的他就跟你说:「你就念佛。」但对你来说不见得有效;遇到禅宗的,他就跟你说:「生活就是禅,你就这样生活就好了。」遇到天台宗的,他就讲:「你就好好地只管数息,好好地修止息。」并不是那位老师法师跟你讲错,并不是你这样修没有用,如果没有用,是因为你放不下。凭什么「万缘放下」?凭你的般若智慧你才放得下。所以「万缘放下」这句话就偏向于解,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解门,后面那句偏向于行门。但你要注意,学佛的人多,真正懂佛法的人少,真正愿意修行的人更少。你真正懂佛法吗?你真正明白佛法想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吗?你真正明白道理吗?你明白,你修下去马上就入道,但你万缘放不下,你怎么修都是门外汉,难怪十个有九个要退道,因为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