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93集
人问我们法义。【出语尽双,】也就是说如果对方讲右边,你讲左边来破右边,如果他讲左边,你用右边来破左边。你说是左边对还是右边对?停在任何一边就是不对。你说是禅宗比较好还是净土比较好?诽谤别人就是不好,自赞非他就是不好。【皆取对法,来去相因;】此有故彼有,意思就是任何的概念、名相毕竟是相对的,所以这两个彼此有因缘的关系。就好像说有人说「长」,所以才有「短」这个名词的出现,就是因为有「善」所以才有「恶」的概念,就是因为有「贫」才有「富」的概念。如果我们全部的人都骑脚踏车,你就不需要羡慕宾士汽车了。有很多的概念,就是因为有彼此的关系建立的。在佛法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此无故彼无,〔二法尽除〕就是相对的概念完全不执着。假设你不去执着那个叫做烦恼,也不需要产生这个叫做菩提;假设你不执着美跟丑,那美丑是完全不会困扰你的,所以此无故彼无。我举个我自己的实例,曾经人家问我,说:「师父,到底有没有心?」我就跟他说:「你问我那一刹那就有,当问完之后就没有。」我有心才能回答你,但问完了就没有,那你说有还是没有?这是回答的方式,你不需要讲说:「我没有心。」或说:「我有一颗心。」你有一颗心,那颗心常常是破碎的心。你要知道,语言文字是用来教化,不是用来争辩的。假设我讲「没有」能教化你,我就讲「没有」;假设我讲「有」能够教化你,那我就讲「有」,那到底是有或没有?陷阱!当你想一定要怎么样,就是陷阱。比如说,你现在是要跟我讲现象还是本体?是要跟我讲哪一种层次?所以不可以讲一个定法。这样的概念一般人不好懂,尤其不懂禅的人更不好懂。一般人只有一种概念,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所以善恶分明,嫉恶如仇,那就叫做不会变通。就像颜回输冠的故事,不要为了你的话,让别人输掉一个头。如果你讲的是对的,为了能够保住别人的头,就算你输掉一顶帽子,你也要输。你讲的是对,但你坚持你的对,有时候会害到别人,所以你肯定变成是错了。不要坚持自己对,要绕回来,这真的很困难。就好像历史故事里,我们虽然都讲说昏君,但是昏君真的好人、坏人他不知道吗?忠臣他不知道吗?有时候还是知道啊!但他可能为了怕动摇国本,为了国家的利益,好人跟忠臣有时候还是不得不杀。你要注意这个概念,比如我们这一班都很好,假设每个人都讨厌班长,那我不得不把班长赶走。你会问:「这样是公平还是不公平?」常常有人说:「师父你偏心。」难道你的心在中间吗?我的心本来就偏一边。不可以以现象界来谈事情,你的公平跟平等是以什么为标准?你觉得它比较短,是你说的。我觉得五个手指头长短不一样,但我觉得五根都美丽。我不是讲它现象界平等,我是讲它真的平等。但你们讲不公平讲的是现象界,你为什么要这样看呢?从现象界的角度来看,你怎么会服气呢?一个开悟见性的人没有什么服不服气,我们凡夫才会以现象界来探讨这个问题。原则上六祖大师讲的就是最根本的原始佛教《杂阿含经》的理论,「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你不要小看这个理论,你也不要认为你懂,你会用才算懂。你们佛法读过多少理论,但是你们很少用,原则上还是用你自己的脑袋在过人生。你真的能把佛法的道理落实、实践出来,应用得善巧、巧妙吗?不见得。【三科法门者,阴、】五蕴。【界、】十八界。【入】十二处。【也。】你学佛法要从这三个角度切入,就很容易掌握佛法,很容易明白佛法到底在讲什么。讲三个,事实上浓缩起来就是一个,就是五蕴。为什么要讲三个呢?就讲五蕴就好了?因为众生每个人执着的角度不同,比如说有的人比较偏向于名,有的偏向于利,有的偏向于赌,有的比较偏向于色。讲三个的意思,懂一个,其他两个就能懂。但为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9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