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91集
以为起床之后,迷迷糊糊地坐在马桶上就没有问题了吗?你应该先看看马桶里面有没有蛇,那天有这样的新闻报导。你都不是,你都是迷迷糊糊、麻木不仁的状态,你都是赶快起来,赶紧把早课做完,赶紧去上班,你在紧张什么?你那个心不清楚,你到底在做什么?你回去观察自己,就会吓一跳,你根本没有能力清清楚楚的保持一天。不要说一天,一个小时就好,你真的没有能力。我再讲一遍,更认真的人,清楚起来做早课,之后吃个早餐,散个步,回来清清楚楚坐在蒲团上。下午睡个午觉之后,到佛堂里面念两个小时的佛号,「阿弥陀佛」每一句都很清楚,你真的有这个能耐吗?当你清楚,你所做的那些形式就变成修行,否则,你所做的那些形式并不是修行。第二种形式是,假定下个月请每个人将这个月的心得讲十分钟,很多同学就会讲:「我这个月没有什么心得。」一个月有三十天,那你这个月怎么活?这是什么意思?行尸走肉,惯性生活,麻木不仁,然后以为买了几本佛经,跑了几个道场你就怎么样了!或是你家佛祖摆很多尊你就有修。这话你居然讲得出来:「我没有心得。」这样很可耻,太对不起自己。但是他说没有心得,这句话并没有骗我们,他真的没有心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心悟,他虽然活着但心不悟,活着在做什么?他就是透过惯性在过人生。所以你们看一看自己,就会察觉这种生命的状态,这种生活的模式,岂能对得起自己!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但问题是你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在骗自己。再来,我从第三个角度来跟大家分析,比如你很喜欢看佛经,你一直在研究说这句话是怎么解释,不然就查佛学辞典。但是你对生命呢?你会翻译《六祖坛经》,但对你的生命都不见得会领悟。只要有人叫你谈对《六祖坛经》的领悟,你就讲不出所以然。那你在研究学问吗?你对生命没有领悟。对生命有所领悟的人,他拿经典,可以讲经典,但是他不落经典的文字,他甚至没有经典也可以讲出经典的内涵。你想听浅就讲浅给你听,你想听深就讲深给你听,你想听理就讲空理给你听,你喜欢听事相就讲事相给你听,你喜欢听因缘譬喻,他就讲给你听。他真懂,那是心悟,心开悟解,他明白,所以内心没有局限。所以,你不要局限,这个样子就叫做修行。什么叫心悟呢?比如说,你看到花开花谢,领悟到什么?你看到一盏灯忽暗忽明,领悟到什么?或是你感觉到一阵风,领悟到什么?我以风的角度来譬喻,风是无形无相的,为什么你知道那是风?它的作用是什么?风本身是无形无相,如同我们自性的本体,抓不到、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那是风呢?因为树在摇,你透过这个现象,这叫「相」。树为什么会摇?因为风的作用,那叫「用」。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现象跟作用,你却不悟「本体」。现象就是树在摇,你看到树在摇,你就认为那是风的本身,这样是不对的,这是现象。就像你看到你的身体是现象,你看到你的心在烦恼,你的起心动念,那是作用。你这一辈子都看到你的身跟心,但是你没有悟过佛性。你活在现象跟作用,一辈子都是这样,所以你才没有办法「常住真心」,才不会内心「生起般若」。我从风这个譬喻来跟你谈法义,但这个譬喻并不是佛经写的,而是你到处都可以领悟。你不悟,你的心到底摆在哪里?那就叫做不用心。有的人说:「有啊,我的心摆在钱。」我说:「不对,你没有真正摆在钱。心摆在钱的人知道他怎么赚钱,怎么用钱,知道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钱只不过是工具,是帮助别人的工具,并不是训练开悟的工具。」你说:「师父,我很爱人。」我说:「你不够爱人,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应该帮助你的孩子,如果你爱你的先生你应该帮助你的先生,如果你爱你的朋友,你应该帮助你的朋友。但是,为什么你都伤害你的家人?」所以你并不清楚。一样的道理,你爱佛法你会是这个样子吗?你回顾学佛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