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3集
死〕。【外道执为断。】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以为涅槃就是永〔断〕,再也不会生了。【诸求二乘人,】指的是声闻缘觉。【目以为无作。】他认为修行到这里就是毕业了。〔无作〕的意思就是他已经涅槃了,然后以为涅槃了就好,也不度众生了。他就停留在:「我已经解脱了9所以无所作为,也就是他认为一切都是假的,他没有办法生起妙有,也不想利益众生,这不是佛的本怀。比如说老师教一群学生,教完后,学生毕业了,难道毕业之后你就什么都不做吗?毕业之后你要去奉献。你修行到最后开悟了,开悟后就好了吗?不是这样的,你还要去历练。【尽属情所计,】以上,就是凡夫、外道甚至修行开悟的二乘人还是有所执着。【六十二见本。】〔六十二〕简单来讲就是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所创造的执着。为什么叫六十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一般都把五蕴当成「我」,所以抓着个人的身心不放。我们一般人的思惟模式有几个陷阱:第一,即色为「我」,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第二个陷阱就是智道禅师的陷阱,他认为离开身体之外还有一个「我」,这代表把色身跟法身分开。第三个陷阱,他认为色大「我」小,也就是身体比较大,这个「我」,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灵魂躲在身体里面,不然就是认为「我」的生命很大,比色身还大,这个叫做「我」大色校这四个概念表面上是不一样,事实上它们是一个共同的陷阱,它们没有办法把「色」、「我」认为是一体。五蕴的每一蕴,你个人的身体感受,你的想象、念头、意识形态都会有这样的执着。我们每个人又会掉入过去、现在、未来的陷阱。这个五蕴乘以四就是二十,所以,二十再乘以过去、现在、未来,就是六十,这就叫做六十见,再加上常见和断见所以叫〔六十二见〕。简单来讲就是五蕴,就是对五蕴的执着和不清楚。六祖大师讲这个概念就是我们一般人对生命的形态不清楚,所以各宗各派、各种学说不断在探讨这个问题,很多种概念,创造很多种名词。【妄立虚假名,】也就是我们想象的概念事实上都是你创造出来的,包括五蕴,六十二见,包括你现在所讲的佛法非佛法,一切的名相,都是〔虚假名〕。简单地讲,一切名相真的是代号,是工具,它不过是〔假名〕,透过这样的假名来利益众生。【何为真实义。】你不要再在那边打转,这并不是〔真实义〕。【唯有过量人,】讲的就是心〔量〕广大的人,大根器的人。【通达无取舍。】他才能够真正对于一切法不〔瘸不〔舍〕。在《六祖坛经》里,常常出现「不取不舍」,这四个字既简单又好用,不复杂又不啰嗦,这四个字就是六祖大师教你怎么修行。这四个字怎么修?第一,你要清楚那个境界。第二,你要清楚你现在的心。比如说现在处在逆境,知道你处在逆境,但是心不被影响;你现在处在顺境,知道处在顺境,但是你的心不被影响;你知道这个人是善,你的心不被影响;你知道这个恶,心不被影响。注意,你们不可以说平等,然后对现象不清楚,这样是会愚痴的。所谓平等的意思是:「我的心不被影响,但是我对现象、是非、善恶了若指掌。」这叫「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很多人学佛,学到最后说:「啊,缘起性空啦,都是假的,都是梦。」有时候这句话你要真懂才能讲,如果是口头禅,讲久了会变愚痴,也就是你对境界不清楚。前面讲到寂照,照就是清清楚楚。所以我才说,哪有说修行人做什么事情很笨?!清楚就不会笨。比如说你做事业,怎么样做才会成功?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失败。任何的法,无论是出世间法还是世间法,都要清楚。再来,就是我们所讲的世间法、出世间法也是假名,是为了鼓励你们来学佛法,便做一个区格,说世间法有怎么样的障碍、怎么样的不究竟,所以你要来学佛法,到最后跟你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但是讲这句话你要讲出所以然,很多的话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