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81集
你不用高兴太早,因为你并没有去实践。【依法修行,是大乘;】你应该要〔依法修行〕,就是依教奉行,这样叫〔大乘〕。【万法尽通,】读了《金刚经》,懂了之后,所有的经典都通达,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一经通,每一本经都通,一窍通、窍窍通,所以「吾道一以贯之」。我所讲的道理用一个概念、用一个心法就可以贯穿,就叫做〔通〕。所以你们不要问《六祖坛经》上完,要上什么经?通就通了,你没有通,再讲也是不通。【万法俱备,】能够〔万法具备〕,也就是能够善用一切万法。【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这才是好,完全都没有认为:「啊,我成佛了9「啊,我开悟了9「啊,我都通达了9因为有这样的概念还是你的障碍,只要有一点点概念就是你的障碍,眼睛里有一粒沙眼睛就会不舒服。自认自己怎么样,糟糕了,这就是你的障碍,你就是不通达的人,所以《心经》讲「无智亦无得」,所以《大般涅槃经》讲「一切法毕竟空寂」。【名最上乘。】这叫彻底圆满宇宙人生究竟的真实相。一个明白道理的人,他的外表是很平常,但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清澈。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他修到让你看不出来。你如果一看就让人觉得你修得真好,你不要高兴。很平凡,内在不一样,这叫「「和其光,同其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现在六祖马上在转,不但解释四乘,还加以发挥,目的就是为智常开示。〔乘〕的意思就是叫你去〔行〕,我们常讲修行,你今天不但要修正你的概念、思想、语言、脾气、行为,你一定要落实于修行,你没有做都不要说。我们学佛的人常常犯一个毛病,他一直想要知道,所以他会掉入文字的陷阱,掉入知识的障碍,但是他并没有去修行。事实上,你们刚开始学佛,研究经典的时间跟修行时间要五比五。因为你刚开始不知道,没有一个轮廓,也没有一个蓝图。刚开始,假设你每天有两小时的时间,你要读经典一个小时,要用你的方法用功一个小时,当你读过了一本经之后,接着你读经的时间要少,你用功的时间要增加。为什么?比如钢琴,你弹一首《夜来香》,老师跟你说这是什么调,几拍,旋律、和弦、音符,他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讲完。但问题是,你要把《夜来香》这首歌弹得很熟悉,假设老师跟你讲一个小时,估计你要弹十个小时甚至一百个小时,这不是很明显?去练习就是修行。用这样的比喻来讲,你扪心自问,你说要修行,你下的功夫根本不成比例。喜欢看书的人就是爱看书,不爱看书的人就不看书,不爱看书的人不对也不知道。你问:「奇怪,为什么《两只老虎》这样弹?」「不是呢,我是在弹《夜来香》呢9你为什么听到《两只老虎》?到底是谁不对?他自己搞错方向了,弹错了也不知道。所以你们刚学佛法五比五,经过一段时间,你们修行的比例要从三比七最后到一比九,不断地这样练习,你们的修行才会成就。事实上,禅宗和净土宗都比较偏重于修行。除了天台宗,他们的解跟行比较并重,但是现在学天台的人大概都是偏重于教育,真正天台的止观,现在的人并没有下功夫。所以六祖说〔乘是行义〕,修行是自己的事,〔不在口争〕。有时候我们的理解跟别人不一样,不需要在那边辩,好好地用功。怎么用功?「汝观自本心」,所以你自己好好修行,不用再问我了。你不修,问我也没有用;如果你有修行,你一年只问我一个问题就够了。「师父,我这一年有很多问题。」你就是没有修才乱问。【一切时中,自性自如。】这是一个成就的人,他才有办法〔一切时中〕,就是二六时中,时时刻刻,〔自性自如〕,就是他的心都不会被任何境界所影响。【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讲完了,智〔常〕终于明白了。〔礼谢〕,为了报答六祖开示之恩,就留在六祖大师身边服〔侍〕他,一直到六祖大师圆寂。古时候的人这种心真是不一样,让我们觉得很感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8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