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78集
,看古文祖师大德的注解,结果比经文还要深。我讲的是真话,你们真的是很苦。自己说不修,又怕下地狱,不知道怎么办!怎么不知道?有那么复杂吗?简单两三句话跟你讲,你又不服气。〔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因为凡夫的脑袋复杂,所以佛就要讲复杂。【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什么〔理〕?自心是佛,悟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如果你悟了你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你相信吗?但是有人不相信。这里讲〔从他退席〕,这是《法华经》的典故。释迦牟尼佛要为弟子开一佛乘,但是有五千位比丘退席不听,这五千位退席的不是外人,是佛的弟子,他们的老师要跟他们讲真话,他们居然不听,集体退席。如果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情何以堪?这些都是辛辛苦苦栽培的弟子,叫你们学,不学。为什么?大家不服气。为什么?「佛,我第一次见到您,您就跟我讲,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的,我相信你。接着佛说找个没有人的地方,看哪一棵树下,我就去那边修,按照您的意思,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的去做,结果我就证悟阿罗汉了。」人家也是乖乖听佛的话,去修,而且有成果。这五千人都是阿罗汉,不是一般的人,但是人家已经修了那么久,而且已经修出一个成果,结果佛又否认他们,他们不能够接受。就像张三丰教你一套太极拳,结果你苦练之后,有一天他跟你说:「你这样学不对。」你说:「有什么不对?我已经学起来了,而且我现在一个人可以打一百个人,有什么不对?」事实上这个也不难理解,依我们人性来讲我们不能够接受。比如说,你们第一节来听我的课,我跟你们讲,念什么佛?你们本来就是佛,还念什么佛?结果你也乖乖地听话了。到《六祖坛经》的最后一节课,我说:「诸位啊,你们好好念佛。虽然你们是佛,但你们是迷迷糊糊的佛。」你们假设《六祖坛经》已经上了两年,而且已经修了两年,你已经修得很习惯了,我现在跟你讲好好地念佛,你几乎都不会听我的话。我没有说错吧?!佛本来就是这样,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苦口婆心的教弟子,难道他这样教是错吗?难道他是骗你吗?没有。他没有骗你,因为你过去的程度是要这样学,你是小孩子,你只能够手提五公斤,你现在是大人,你可以手提二十公斤三十公斤。当然是这样教,他没有骗你,你误会你们的老师了。【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这是《法华经》三界如火宅的典故,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在佛学中叫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但是我们现在是在欲界,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停留在这个环境,这个空间。因果善恶,没有人要惩罚你,一切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比如说,拿一颗石头往池塘里丢,它自然沉下去,请问,是不是水鬼把它拉下来?不是水鬼,是因为石头本身重。你丢一根羽毛,它就飘在上面,是不是天神把它拉上来?是它自己轻。道理讲完了。你为什么停留在欲界?是因为你有欲望。「师父,那如何离开欲界?」只要没有欲望不就离开了吗!你说这个是不是很科学?太科学了,所以最现实莫过是佛法,世间法才是人情世故,佛法不讲人情世故。重者下沉,轻者上升,这是自作自受的问题。但是佛为了鼓励我们能够离开这三界,离开是什么离开?坦白地讲,没有什么离不离开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先讲离开,因为那是程度的问题。离不离开,是你认为有一个东西才有,如果你知道本来一切都是幻化,就没有所谓的离开不离开。我们先以离开的角度来讲,佛很慈悲地说三界就如同火宅,但是你在读佛法为什么没有用?「三界如火宅,哦,世尊是说这三界是好像一幢火烧的房子。」你这样读会有感觉吗?就好像我们在上课,你能够感觉到我们现在处在火灾的现场吗?你说:「没有,我觉得冷气挺冷的。」我们的觉知有够愚钝,没有感觉,你不但没有感觉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是火宅,你还觉得它是皇宫,所以怎么赶你都赶不走,所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7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