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78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78集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经典含摄的层面很广,例如《六祖坛经》,它牵涉到很多经典。比如读法达这个公案,假设你读过《法华经》,你的感受就会越深。如果大家没有读过,我就简单讲。一本经的内容可以讲很久,也可以一两句话就讲完。《法华经》的重点就是谈「你就是佛」,但是众生就是不肯相信,纵使学佛学很久的人也不肯相信,他总认为自己是众生,或者认为成佛要很久。事实上,这样的概念会障碍你,因为你不能够直下承担。如果我说你是个很优秀的人,你不要怀疑;佛个很优秀的人,你不要怀疑;每个人都有良知,你不要怀疑;人之初,性本善,你不要怀疑。但是还是有人会怀疑,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是很恶劣啊!我们的脑袋在作祟,跟你讲真话,你就不相信。要跟你讲真话,事实上两三句就讲完,但是因为你不相信,佛就要跟你讲一辈子,慢慢讲,讲到你相信。《法华经》的内容我已经跟你讲完啦。《法华经》这样讲,说佛的这些〔声闻〕弟子,乃至阿罗汉、〔菩萨〕,所有的人集合起来,都不能够了解佛的智慧。比如说现在这有一尊佛,假设我们这班同学,共同脑力激荡,但我们怎么样都不能够了解佛。《法华经》形容说纵使尽虚空都是罗汉、菩萨,共同去思量都不能够明白佛的智慧,叫〔不能测佛智〕,这是《法华经》中佛自己讲的。现在法达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六祖在前面说:「汝今当信,佛之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悟到你的心,你就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法达就开始疑惑了,他想:明明佛在《法华经》中讲,纵使是尽虚空开悟的人都不能够明白佛的智慧,那为什么六祖大师说〔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所以他现在问题就是说,六祖大师跟佛讲的不一样。但他没有明说,他说自非上根,未免疑谤,意思就是说六祖大师你讲的我一定相信,但是一般众生的程度听不懂。为什么?因为大部分都不是上根器。我们都是什么根?中根。就是上不上下不下,这种人很难度。我们说有智慧也没有,说笨嘛又笨不下去。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老实,每个人都很有想法,都很有个性。下根的人来问你什么是佛,你说:「你就是佛。」他就说:「啊!我真高兴。师父,怎么修?」「不要啰嗦啦,去扫地。」这种很好教。你不用笑,做不到这样你就没有办法悟。要自己去调一下,要么,就勇敢地向上突破,就是:「我可以为法忘躯,纵使修行修到往生我都不害怕9要么就臣服,放下,把你的概念放下,彻彻底底地放下。比如说很多人都说他在学佛,但是他连三归依都不肯,这样的人都能叫学佛,相当地奇怪。我知道你们都在看佛经,就说自己在学佛。你根本就没有在学佛,你只是把佛经当成书在看,你没有学佛。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臣服佛。如果你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值得你学习的老师,你应该向他臣服,三归依就是说「我愿意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如果连这样你都不肯,你要观察自己的内在。你不要讲「这只不过是个形式。」既然这只不过是个形式,你为什么要吃饭?你每天在吃饭也只不过是个形式。所以,这代表你的道理没有通,我们自己要调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