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77集
方六祖都说他不识字,但是有人考据说六祖识字。他识不识字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不要掉入争辩或考据,就像胡适先生考据说《六祖坛经》不是六祖说的,胡适先生这样考据没有意义嘛!我比较关心六祖讲什么。【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六祖大师慈悲,叫法达念给他听。以六祖大师的程度,不需要全部听完。方便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品,这样也要一个小时。【师曰:止?六祖大师已经知道这本经在讲什么了。【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世尊再怎么譬喻也没有离开这个道理。【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诸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告诉你〔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众生皆有佛性,他要教你觉悟的知见,解脱之道,他要教你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佛来到世间的目的。《法华经》讲的就是世尊的本怀,他真正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他都是权巧方便,大家要谨记在心。【世人外迷着相,】我们处在这个世间,我们对世间所有一切外在的现象着迷。外面这个世间你都看得到,你都迷。〔外迷着相〕执着的就是缘起。【内迷着空;】执着的是性空,这样讲也不对。缘起性空是一体的,不可以执着缘起否认性空,或执着性空否认缘起。这句话原则上就是跟你讲空跟有都不可以执着,所以你不可以执着你已经跟空相应了,连这个概念你都不可以有。【若能于相离相,】不执着缘起。【于空离空,】不执着性空。【即是内外不迷。】不执着体,不执着用,不执着性,不执着相,都不执着。【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如果你能够这样领悟,就是见性了。这样的知见才是佛的知见,才是开悟的知见,你们要有这样的知见。为什么八正道一开始就讲要有正见?这个就是正见,就是最彻底的正见。对声闻人来讲,正见就是四圣谛;对缘觉来讲,正见就是十二因缘;对菩萨来讲,正见就是六波罗蜜;但对佛来讲,正见就是缘起性空。这一点是大家要谨记的,六祖大师所讲的就是这样的法,就是最彻底最上乘的法。【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简单地说就是〔开〕〔示〕〔悟〕〔入〕。【若闻开示便能悟入,】你们今天来上课,就是闻〔开示〕。〔开〕就是开启,〔示〕就是指出,指出众生皆有佛性。但你不见得悟,所以还要你〔悟入〕。跟你讲你有佛性,但你并没有悟到佛性。我们一般在谈禅这个字,指的是禅定。除了禅宗,禅宗的这个禅字不是禅定的意思,是悟的意思,大家要分辨清楚。人家说叫你参禅是叫你悟的意思,就是这里所讲的悟入。你要〔悟入〕啦!大家听课,假设没有悟,那就是皮毛。所以要悟,悟佛到底在讲什么。【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也就是说你能够透过佛法的开示,再加上你自己的体悟契入,你就可以见到自己的本性。〔开示悟入〕这四个字可以配「信解行证」这四个字,〔开〕可以配「信」,〔示〕可以配「解」,〔悟〕可以配「行」,〔入〕可以配「证」。六祖大师是直接了当来谈它的意思。【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为什么六祖大师会讲这一段?看过《法华经》的人,感受会比较深。没有看过的,比较不容易知道六祖大师为什么这样讲。在《法华经》《方便品》里,佛有谈到这样的一个概念:只有佛跟佛才能够知道佛的境界,其他的人不能够了解。现在法达就掉入这个陷阱,他认为我们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去悟到像佛一样的境界,所以六祖大师才会提醒他〔汝慎勿错解经意〕。各位,哪个不是佛?没有错啊,唯有佛与佛才能知啊,那你不是佛吗?所以事实上一般人自我障碍很深,我们认为我们不是佛,所以我们听不懂,我们不能够明白。真的吗?六祖大师说:「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