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75集
马车夫之后,又从安世高的尸体找到那张纸,就放了那个人。安世高很慈悲,示现得很自然。不懂佛法的人才有意外这两个字,懂佛法的,世间没有意外,任何一件事情其来有自,必有因缘,没有什么意外,你不懂要好好地参。〔除邪行正即无罪,〕是除过去的罪。现在能行正,何来的罪?但是,只要不正,何来的功?我们先看看自己,你只要不正,时时刻刻都在造罪。你心只要一正,就不会再造罪,但过去的罪依旧是在的。你们在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要注意一句话,所谓带业往生,是带旧业往生,不是带新业往生,带新业你就要下地狱,罪加一等。哪有说你现在知道了,还依旧在造罪?过去你不知道那是过去,但是你现在知道了,如何能带新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现在做坏事,做到最后念佛往生,第一这不合理,第二你这个赌注赌得太大,纵使你现在做坏事,你临死前才好好地念佛,但到时候会有时间吗?有机会吗?不一定了,不小心就被车子撞飞出去了,你连准备念佛的时间都没有。有的人躺着,就睡死了,他不能说:「我就要死了,赶紧开始念佛。」我们看电视节目,人临死前,等着子女回来,好向他交待遗言,讲完之后再往生。你以为大家都是这样死的?大部分的人要死亡之前,都已经失去意识了。你不可以这样赌!所以我们才说「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你现在都是消旧业,旧业都消不了还造新罪,你说怎么办呢?【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自性〕清净。如果能够察觉到自性本来清净,就跟诸佛一样。〔自性观〕原则上还是要从心下手,因为自性无形无相。【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用心〔见性〕。六祖大师传顿悟法门也是这个意思。这里讲见性,为什么我要说用心?是六祖大师自己讲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应该用心见性。我现在不跟你说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一个结果,「用心见性」是一种入手的方式。【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离相即觅。〔法身〕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假设你要见到自己的佛性,《金刚经》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你要〔离诸法相〕,就是要离一切相,你才能够见到〔法身〕。但是,我坦白地讲,你没有那个能力。【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精进莫懈。人生难得,你要好好地把握此生,好好用功,切莫空过,不然,人生无常,随时我们会往生。【若悟大乘得见性,】难道小乘不能见性吗?〔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有些争论,互相排斥。大乘小乘怎么定义?讲的是心量的问题,心量小就叫小乘,心量大就叫大乘。再来,境界不一样,原则上,小乘人不见佛性,你们有机会看《大般涅槃经》,佛很清楚地讲,小乘人不见佛性,连菩萨都只有稍见佛性,唯有佛才彻底地全部见到。《大般涅槃经》讲得最清楚,要谈佛性最清楚的莫过于这本经。【虔恭合掌至心求。】从〔心〕下手。刚才你听到的都是道理,现在教你方法,你一定要用心听。为什么要谈明心见性?为什么要从心开始谈?你要见性还是要明心呀?你不明心如何能见性?!什么叫明心?你明白你的心吗?你真的不明白。我们的心,一个叫真心,一个叫妄心。我们没有见性的人,我们心不清净的人,就是妄心。但是当你的心是清净的,那个心就叫真心。真心跟自性一样吗?一样,大家不要误会,不要被文字所迷惑。清净的心可以起作用,所以清净的心事实上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心的本性,这样不是一样吗?!也就是说心本来的样子是清净的。我们现在的心是妄心。为什么?原则上我们现在的心是不善念。我们的心归类起来就只有两种状态,你不是起善念就是起恶念,我不讲什么正邪净染,我讲你最容易听得懂的。请问,你百分之九十五的时候是起善念还是恶念?当一个人没有起善念的时候必然起恶念。你观察过你的心吗?你现在可以说你是好人了吗?你光听我讲不会震撼,你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