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75集
然你会很累。这句话我讲我负责:「修行嘛,修心不修性。」请你看这一段,这句话是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开宗明义讲的话,「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八个字讲的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不需要你修,「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迷悟的关键在心,不是自性的问题。有很多人修行修得很久了,没有抓到关键。坦白地讲,心清净,你就见到清净的本性了,心只要完全没有障碍的那一刹那,就是见到本性了,这一句话是六祖开宗明义讲的。坦白说,我也可以两个小时把《六祖坛经》讲完,也就是针对核心,知道六祖大师到底在讲什么。现在六祖大师这个《无相颂》都谈心,自性不用你谈。人家问我:「见性是什么情形?」我说:「这么问是没有意义的,你见性那天就知道了。你应该去思考如何见性。」如何见性一般人就误会了,以为就要从性上去修。为什么要从心修不从性修呢?这个心是用,这个性是体。体无形无相,所以你不知道。心虽然无形无相,但是你可以感觉,很清楚,比如你感觉你的心很烦燥、很愤怒、很恐惧,这是很清楚的,所以每个人都有烦恼,烦恼就是心。有智慧的人不会从无形无相下手,他必然从有形有相切入,因为你可以明白你的心,所以六祖大师叫你从心。《无相颂》里有几个关键字:「心中三恶」,我们心中有贪、瞋、痴,也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和总称。就是因为这样,才障碍我们见到清净的本性。「心中除」,除罪。既然你的心有贪、瞋、痴,所以是你的心在造罪,所以得从心中除。「心中洗」,前面是除罪,这里是离迷。众生执着就是迷,不执着就是离开迷,所以心中洗,就是要去洗涤你心中的执着。你现在可以对照了吗?一个是除罪,一个是离迷。「至心求」,至心就是一心的意思。你今天假设要真正的清净,要变成一个真正的智者,或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或要悟道,或要解脱生死,或从今之后要随缘自在,六祖大师说跟你讲「一心」,要从心下手,修行目标就是这么明确,就像射箭的人,靶心是很清楚的,就是一直射,直到射中为止,那一刹那就叫见性。你的箭不要乱射,修行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我看很多人都乱修,就是东学西学,或今天想学这个,明天又想学其他的。你怎么去射那个箭?我让你划关键字,就是提纲契领,把六祖大师讲的道理贯穿。【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信徒,都是〔修福不修道〕。〔修福〕,比如布施,护持盖庙,或印佛书,不然就参加法会,拜忏、诵经。修福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福不是道。为什么?因为错认因果,修福的因一定得福的果报,修慧的因才能够得慧的果报,你不要把修福当成修道,这不符合因果。俚语讲「种瓠瓜不生丝瓜」,种瓠瓜一定生瓠瓜,种丝瓜一定生丝瓜,就这么简单。修福不是道,但修道一定要修福。比如说,你每个月都护持这间寺庙三千块,每个月寄钱之后,你的烦恼会减少吗?不会,你捐款跟你的烦恼没有关系,烦恼是要智慧的,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才会生烦恼。这一段是不知因果,所以才乱了套,把福跟道混在一起。同样的,你从今之后,不应该被人家骗。别人跟你讲:「你被阴的卡到了,因为你曾经堕胎,所以有婴灵作祟。」「你的冤亲债主现在怎么样啦,所以你现在心口会痛,事业不顺利。没有关系,我帮你改一改,十五万。」这并不符合因果。修福不是修道,假设你上一辈子杀一个人,你花十五万就没有事了吗?不可以,不符合因果,杀人要偿命,如果钱能够摆平的话,我看全世界就是比尔盖兹业障最少,因为他钱最多,他花钱来摆平他的业障就好了,这还有天理吗?还符合因果吗?但是这么简单的概念我们凡夫就被骗了好几千年,不是现在才有骗财骗色,几千年来一直都有人被骗。如果你听完我的课又被骗,那就太可耻了。比如说你过去跟他不好,但是你现在愿意改变你的态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