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7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75集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成为什么你自己决定。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你想要成为凡夫还是圣贤?想成为毒龙还是菩萨?一样的道理,你这一辈子能不能开悟也是你自己决定,你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也不要问人家。学佛要清楚到这么清楚,而不是说:「师父,你看我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哪里知道>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念念回归空性,这样不是很轻松吗?就是《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悟自修自性功德,】三个过程,悟后起修,自悟排在前面,透过修行,才能够真正的见性。真正见性之后,功德在法身中,所以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才叫自性功德。一个君子有仁德,一个开悟的人具备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样,我们佛性的三德自然才能够显现。【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我们不要〔归依〕有生有灭,要回归不生不灭。【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我们的罪不知道累积多深!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又何能在此生把它消除呢?如果你按照这样的角度来想,绝大部分人都会放弃。六祖曾经讲过,一灯能除千年暗,你只要提起这句话,一个深山古洞假设一千年都没有灯光,只要灯光一打亮,黑暗顿时就消失。你有没有领悟这句话,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你此生就有无限的希望,并不是你黑暗一千年,你就要透过一千年才能消除这样的黑暗。六祖大师不但是个开悟见性的人,也是个大彻大悟,几乎等同佛境界的人,而且他讲话一定承担,一定负责任。他说〔言下〕就让大家累劫的罪消失,你相信吗?你会讲:「真的这个样子吗?」这代表第一你对法义不深入,第二你也没有信。刚才已经把理论讲得很清楚,假设现在有个山寨,有个山大王,他下面有一千位小兵,如果按照你的模式,要把每个小兵一一绑起来,一一把他们降伏,再来抓那个王,时间就要很久。你何不擒贼先擒王呢?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很多人在修行时偏偏不懂这种道理,那些小兵他要一个一个地抓,那要抓到什么时候?比如你脾气不好,你的脾气就要改好啦;比如说你有嫉妒心,你的嫉妒心就要消失啦;比如说你吝啬啦,你就不要那么吝啬啦;比如说你上课总爱翘二郎腿,你就不要翘二郎腿啦,你修行这么修当然是很久。我们做事情常常讲要有效率,修行也是这个样子,这并不是投机取巧,他也是要老实修行,只是要早一点知道怎么修,怎么契入。但是不会修的人,修越久就越容易退道。比如你去爬一座山,爬了很久还没到,你是很容易掉头回来的,除非你确信前面还有多远。假设它有指标或标公里数,你还清楚,但那种没有标的山,你爬起来相当地不踏实,因为你是外行,你不明白它的尽头在哪里。你读了《六祖坛经》,假设你相信六祖大师所讲的道理,他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他讲得很清楚,你不应该再怀疑。【颂曰:】很清楚跟你谈一个概念,你们在修行,首先要把它弄清楚,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7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