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72集
?为什么很多事情都不能够如愿?人为什么到最后要死亡?」绕了十年,就在想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就回家了,回家之后就开始教书了。以前,当我人生面临到抉择的问题,我会把工作全部都放下来,会到郊外,用两、三天的时间把它想清楚。你现在的问题不要说不面对它,或不愿意看它,你难道要困惑一辈子吗?我看很多人一辈子都想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没有好好地静下来想。你何不针对你的问题,利用个两、三天把它想清楚。当我想清楚的那一刹那,是流浪十年之后终于回家。第二次想清楚,是因为我遇到人生很重大的一个抉择,我还是把工作放下,到一个地方,想到第三天我清楚了,接着我就开车回家,从我想清楚的那个地方开车回家差不多有三个小时的车程,但这三个小时当中我却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家的,我完全没有感觉。你明白我在讲什么吗?就是说:「啊,这一次我已经想清楚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昨天我们同学间有一段很有智慧的对话,他们说:「是想清楚才净下来,还是先净下来才想清楚?还是想清楚跟净下来是同时?」先净下来才想清楚?若没有想清楚,又如何净下来?我讲的也不是答案,我是故意这样跟你讲。你有没有体会过这个问题?什么叫禅?禅就是静虑,就是静静地思维。到底静是摆在前面思维摆在后面,还是因为思维才静?这是你的功课,回家自己去观察。我刚才的叙述是,因为有事情一直在我们的内在,所以何不利用几天把它想清楚呢?就像前面的第一段,我用十年的时间把某些概念想清楚,我才甘愿回家。我的生活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但人家是乐在其中,我是苦在其中。我很坦白地跟你讲。我住的地方就只有一张吱呀吱呀响的床,还有一张桌子,桌面上有世界地图,是最便宜的那种桌子,连衣橱都没有,为什么?因为穷困潦倒没有钱买嘛,因为就是想不清楚。【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如果说你有办法调整〔心性〕,就代表你有办法回归你的内在,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应该去宽恕别人、给别人机会,我们不要要求别人完美,这样会苦了你自己,也会苦了别人。我们要给别人调整的空间,比如说我们常讲:「设计这个产品的精准度,正负不要超过百分之三。」假设,中间这个基准点叫开悟,但是我们现在不觉,左边叫善,右边叫恶,左边叫正,右边叫邪,左边叫净,右边叫染,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契入。我让你调,有时候你邪,有时候又正,有时候恶,有时候善,有时候善了又恶,有时候恶了又善,有时候执着得要命,有时候好像又不太执着,应该是漠不关心,你不觉得你的心是这种状态吗?但是你过去没有学就算了,现在已经开始在学习了,过去没有学是正负百分之百,空间太大了,你今天慢慢调到正负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百分之三,到有一天开悟了。我这样讲比较人性化,也就是我给你时间跟空间调整。为什么我们要懂得宽恕别人?哪里有人说能够一学就觉悟?有多少人一学就改过迁善?很少。我们知道圣人一定会给凡夫一个机会,他一定很有耐心在等待。但是我们今天在学习的人,我们可以对别人这样,但是你不要对自己这个样子。你对自己虽然要严格,但也不要绷得太紧,否则会有状况,当你做不到,挫折感会更大。有的人一学佛之后就绷紧,糟糕了,因为他没有办法慢慢来调整他自己。我还是建议你慢慢调整,对别人要有更大的时间、空间跟心量让人家调整。我们常常说:「这个人太完美主义。」跟太完美主义的人在一起不快乐。但是我们不是说不要完美,你也不要误会,而是完美的人可以包容不完美的人,这才叫完美,这就是一种胸怀、一种心量、一种慈悲,更是一种智慧。为什么?佛菩萨从来没有放弃我们,无论我们今天怎么样,佛菩萨从来不放弃,所以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们对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7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