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60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60集传香忏悔第五六祖大师要传给各位「自性五分法身香」,把这品讲完之后,事实上《六祖坛经》已经谈完了。为什么在这一品六祖大师要谈忏悔呢?学佛,不知道忏悔你学不了佛,忏悔就是认错,为什么学佛跟认错有关系呢?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的人必然能够首先察觉到自己的错,不然你觉悟什么?!你从过去就觉得:「我又没有错,为什么人家这样对待我?」「我又没有错,为什么一生这么坎坷?」「我又没有错,为什么不如意的事都发生在我身上?」「我又没有错,为什么会生重大的疾病?」「我又没有错,为什么子女不孝顺我?」你继续抱怨吧,不认错的人必然就是抱怨别人。佛法的概念,假设它有一万个,你随便懂一个,你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问题是现在大家听佛法已经听得很多,但对任何一个概念都完全不深入。比如说,佛法说的「无常」,你们会否认吗?既然不否认,就不应该有执着了。既然你们承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常,执着的心根本不成立,这个概念是很直接了当的,为什么还要讲那么久呢?就代表大家概念中的那个「无常」根本就是随便听一听,根本没有领悟到无常;你领悟到的话,你的执着就消失了。我们今天执着就是认为它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你明白了,执着就不见了。第二,学佛的谁不知道「因果」?你真的信因果吗?你真的信因果,心中的爱恨情仇当下就消失了。为什么?有果必有因,有因必然招来果报,有什么好抱怨的!佛法像这样的观念很多,随便一个观念,就可以让你大彻大悟。所以我才会讲,一个概念真的弄懂,然后去印证,彻彻底底去相信,你的问题在那一刹那就消失了。你知道学佛法有四个次第,「信解行证」,你只要是真「信」,你的问题几乎消失百分之八十。不要小看这个信,也不要误会学佛法你就信佛,如果信因果,你必然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管有没有受过戒,并不是说受了戒之后,就那么死板地守那几条戒,释迦牟尼佛忘记规定的,你就钻法律漏洞。释迦牟尼佛什么都得规定,他就得做立法院院长,一条一条地立法。你真懂,那叫「解」,就是开悟,解就是心开悟解,就是开悟的人,但是开悟一直到你成佛还需要一段长时间。开悟就像是一个建筑师,已经画好一幢五十二层高楼的蓝图,但画好之后,楼层要一层一层地盖起来,盖到第五十二层,这段过程就叫修道。修「行」是什么意思呢?你的蓝图虽然已经画好了,但盖高楼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修正,修行就是修正嘛!当五十二个楼层盖好的时候,就叫做成佛,那五十二个就叫菩萨的五十二个位阶,很清楚。成佛之后呢?你辛辛苦苦把一幢五十二层的高楼盖好后,你要请爆破小组,在高楼里面装炸弹,把五十二个楼层全部炸掉。说到这里你们就乱掉了,我好不容易修到成佛,好不容易把五十二层高楼盖起来,要全部把它摧毁掉,之后,再重新盖五十二层楼起来。盖好之后,再摧毁掉。「师父,你说什么?我完全听不懂。」第一次把五十二楼盖起来,叫成佛。成佛为什么要摧毁掉?释迦牟尼佛如果觉得他是成佛,他就不叫释迦牟尼佛,摧毁掉就是说这个概念在他的内在不执着。为什么盖起来之后要把它摧毁掉呢?摧毁掉之后为什么要重新建呢?我举一个例子,观世音菩萨过去有没有成佛?有。他为什么现在又重新来呢?我直接了当的讲,你按照你的程度去了解,你真信,你的问题就消失了一大半了,这是真话,我没有骗你。你就是不信,你的心才会不断地投机取巧,你就是不信,你才入不了道,进不了门。比如说,你要泡一杯桔茶,泡一杯好喝的桔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除了金桔、柠檬、酸梅、水和糖或蜂蜜,你只要知道泡一杯好喝的桔茶需要具足五个条件,泡出来一定好喝。怎么样才能够形成一张桌子?你只要研究具备什么因素才能够形成桌子,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它一定形成这个样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