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3集
后悔。我们用心做了,人家觉得不好,我们再用心做第二遍,就是一直做。为什么要一直做?谁叫你活着,不然你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活着,就要像蜡烛一样燃烧到底。体、相、用,「体」你想破头都没有办法做到,你要从「用」下手。「用」,去做,在做当中,有一天有机会大彻大悟,跟你过去不做想要悟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古以来每个人开悟的时机都不一样,但很少人坐在蒲团上开悟的,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当然也是有人这样,但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在动中开悟的。有的禅师在工作中,掘到一颗石头,那个石头弹起来碰到旁边的竹子,当下就开悟的。有的禅师骑马,被马摔倒在地上开悟的,或是滑倒开悟的,就是很少有什么事都不做就开悟的。读《六祖坛经》你会发现佛法很活泼,它就像一股涌泉,它不是死寂的,或是对人类没有贡献的东西。做完了就完了,或境界来了过了就过了,所以〔不于境上生心〕,你内心不要一直想那件事情,不要胡思乱想。【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假若你什么都不要想,那就等于没有用。我只是叫你不要胡思乱想,我没有叫你什么都不要想。很多人一直想尽办法让他的念头止息,不是这样修的,也不可以这样修。譬如你在念佛,你每一句话都是活活泼泼,每个念头也都清清楚楚,因为每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它都在作用,念到最后让你的内心清净。大家常常说「没有念才是清净。」其实念念没有障碍才是真正的清净,没有障碍会产生大用,就像镜子一样,没有任何灰尘,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心为什么没有体会到诸佛菩萨?没有办法感应道交?因为你的心不够净。纵使经里跟你讲,只要念一句佛,佛光自然就普照,因为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我已经念了几辈子了,怎么没有感觉到光?」因为你的心不够清净。比如千江有水千江映,怎么映?就是月嘛!所以说千江有水千江月,虽然每一条水面中的月亮并不是真实的,但是它却可以照映得很清楚。所以不是叫你不要起念头,如果你念头不起,不是跟死人一样吗?这样就跟一个人死了之后,〔别处受生〕,就是继续投胎轮回,想要修行的人应该好好去思考。谈到〔思之〕,你生命当中有很多的问题,你常常缺乏深入的思维,所以你常常找不出答案。你要检测你的思想正不正确原则上不难,比如说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你不快乐,这就有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想法正确的,他不应该不快乐,你不快乐,就要回头去检测你这个想法对吗?你不关心别人,你会快乐吗?你会说:「我很快乐啊,这样才省得麻烦。」那好,以后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佛法里常讲布施,但很多人很吝啬,你能怪他吗?他认为「钱是我辛辛苦苦赚的,我捐一万块,我的户头又少了一万块,我为什么要捐呢?」当他的观念不清楚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布施的,一定要让他自己去思维,直接去思考这个问题,他才有办法改变。如何思维?什么叫富有?他对富有的定义不清楚,他认为钱比别人多是富有,事实上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最富有。他要能够这样地认知,吝啬的心才能够破除掉,不然不可能。很多人都说现在好好地赚钱,纵使你要出家也要先存一笔钱。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大家在担心未来的变化,未来会怎么变,我们不知道,因为它是无常,所以每个人都很恐惧,以为有钱就可以安定。这是观念的问题,你要去思考说「这样会快乐吗?」你人生有很多疑惑,你都要去思维。无论你是听法师上课,还是一般老师上课,还是去买书,看了之后你有疑惑,你就要思考,你就要问,不然以后它会成为你的障碍。思考可以解除你的疑惑,所以你要思考,我们学佛要闻思修,这个〔思〕很重要。【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如果你不懂,那是你的事情。不懂还去告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