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45集
间,所以大部分的时候都在起烦恼,把起烦恼的时间拨一点出来读经典啦!读经典有两种方式,一是读原文,一是读注解,都可以,你自己选择用什么模式去学习,就好好去学习,但最好要有一本佛学字典。第二,你要常闻佛法,如果真的忙到没有时间,请打开电视频道,那么多法师任君选择。第三,你要接近善知识,善知识不一定是出家人,只要比你强的,他修行不见得比你好,有的在家人佛学知识很强,但他不见得会修行。你要请教理论也可以,请教修行的方式也可以,有的人并没有办法解行都很厉害,所以你去请教对方比你强的那个部分。这三项你都要具备,这样才是正见。在戒律当中有一条,就是在你能力范围可以到得了的地方,那里有善知识在讲经典,你没有去听你就犯戒,所以不是三选一,你本来就要三项都做,它不冲突、不抵触,这三项同时做,你才能够具备正见。很多刚开始学佛的人就是自己在家里面读经典,尤其是知识份子;信徒都是跑道场,参加法会,这样都不圆满。你如果自己一直看一直看,你究竟能懂多少?如果你解读错误了呢?就是要跟人家探讨,或听听别人的看法。等到真正具备了正见,才能够说:「我是正信佛弟子。」你打开《华严经》,它有八十卷。什么叫「信」?前面十几卷只谈这个字,就是要让你信而已。要「信」那么困难吗?就是这么困难。二、正思维假设你符合第一个条件,你愿意看佛经,你也愿意来听法,你也愿意去请教别人,但很可惜的是你却不愿思考。不愿意思考有什么问题呢?你都是嚼别人的甘蔗渣,都是鹦鹉学人家说话。你现在看的的书也不是你的,你现在听人家讲的也不是你的体悟,你现在问别人也是别人的东西。你有什么体悟?没有呢!所以你要思维,就像你在读《坛经》,六祖叫我们「不取不舍」,你凭什么做得到?六祖叫我们「不要执着」,你凭什么不执着?六祖叫我们要「观自性」,你要怎么观?你只要一思考起来,你就会发现你完全不知道。「我到底要怎么办?」你要正思维8正思维想不想?」「想。」有些人学佛前会胡思乱想,学完佛不敢想,因为他以为,想就是意识,就是脑袋,所以干脆不想,就呆呆的,也不是这样。可以想,要深入法义一直去思维,思维到找到答案为止。不要东跳西跳,那叫胡思乱想。不要把正思维跟胡思乱想混在一起。怎样思维法义?比如我上课叫各位把某句话划起来,并不代表其他的话你不必思维。你按照个人的体悟去研读,然后慢慢地思维,懂了就让他过去,不懂就思维。散步的时候也可以思维,静坐的时候也可以思维,上班的时候要上班工作,除非你的工作是可以思维的,或你已经做完,等待下班。所以学佛一刚开始就是要学智慧,八正道是把智慧摆在前面,六波罗蜜是把智慧摆在后面,六波罗蜜的智慧为什么摆在后面?因为菩萨已经有这个基础,所以它后面的那个慧的层次更高的,就是要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的这个慧就是一个关,把这个关口打开,从那边进来。按照身口意分,这两个属于「意」,修行的重点就是要谈身口意。你真正思维了,你才能够了解。我们讲「解门」就是讲这个,「解」就是:「我已经懂了。」三、正语我们现在正式来谈修行,要谈修行之前,古人跟你讲一句很简单的话:「谨言慎行」,现在的年轻人不见得要接受,读过诸子百家的人知道,这四个字很受用,你立身处世的原则不能够离开这四个字。我们现在从八正道的角度就是来谈谨言慎行的问题,我们从「正语」来讲,你说八正道早知道了。真的吗?不相信我们考试一下,什么是不正确的话?佛经里把它们概括成四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不恶口,你解释为不要乱骂人,只有这个意思吗?为什么我们跟别人聊天,并没有骂他,但是他说:「你伤到我的自尊心了。」让你觉得莫名其妙,或许你真的伤到他了。比如说,先生很晚回家,太太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4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