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6集
人心情不同,看的世界就不一样。离开这个核心,你要从你的意识,或从你的感官系统或外面的现象去下手,了不可得。今天最难的就在这个问题,难在我们就是没有办法看到那个清净的心。清净是什么意思?你的脑袋还是会凭空想像。你说:「像我上课一样,清净就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叫做理论,并不代表你懂清净。或比如,「这开水很清澈。」这只是一个譬喻,清净不一定是这个意思。你听课也好,看佛经也好,清净是什么,只是你凭空想像的,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契入「空」,任何东西都谈不上「清净」。你要好好地悟「空」这个字,这个字你也不需要查佛学字典,你查了也没有用,好像各有各的定义。我只送给各位一句话,「空」是一个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要透过不执着,透过不执着,你才有机会跟空相应。相应了不就知道了吗?任何的解释都是没有意义的。明白道理的人,都是这样修,这样悟而已,不明白道理的人,借助各种法门到处摸索。【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用自己的智慧,达到一种解脱的境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这就是错解如来真实义的人,他以为「无念」就是什么都不想,不明白法义的人,反而被法所绑。我们今天学佛法,首先不是悟,首先先不要被绑。我们今天为什么学佛法?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痛苦烦恼,所以你首先不要增加你的负担。你没有减少你的痛苦、烦恼,反而被佛法所绑,这样学没有用。刚开始学佛法,不求你悟,只要你学了不要被这个东西绑,不要越学越痛苦。我举个例子,我们还没有学佛法之前,就像个病人,因为病了去看医生,想让自己的病情减轻,不要越看越严重。请问,你来这边看病门诊几次了?你们都是做全天的健康检查,病有没有比较好?有改善就好。现在是吃《六祖坛经》这一包药,包起来,送给你;打开来,里面没有药,明白了就叫中道。真的有拿给你,真的有讲给你听,你听到什么?听到「本来无一物」,听到「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说。」你要善于譬喻,你就知道佛法真是妙不可言。【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从六祖大师讲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很推崇无念。什么叫〔无念〕?套一句《金刚经》的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坠,就会无所障碍,「生其心」,生起智慧的心、慈悲的心、清净的心,念念清净。一个人只要达到〔无念〕的境界,就与「空」相应,既然与「空」相应,就〔万法尽通〕。既然没有障碍,就通,我们就是因为有障碍,所以才不通。什么障碍我们自己?当然不是别人,是自己,是自己的知见。【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就是能够见到真相,一个开悟见性的人看这个世界的人、事、时、地、物就是不一样,看起来他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的心境就是跟你不一样。在哲学里面很喜欢谈真、善、美的境界,开悟的人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真」,他能够看到真相。「善」,他能够体悟到至善。「美」,他能够体会到美的境界,各有各的妙用,真的是很美好。【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佛〕就是觉的意思,他自然能够达到那个层次。有时候《坛经》谈佛字,不一定要把它摆在成佛或释迦牟尼佛的概念。有的人,不认同《坛经》的理由,在于六祖讲得太快了,因为按照大乘经典,有很多层次,六祖讲的好像一悟就成佛了。你不要误会六祖,〔佛〕就当作「觉」的意思,觉了之后,每个人的体悟就不一样。有些禅师一生悟很多次,就代表悟的层次不一样,悟到什么境界没有人知道。两个人开悟,他们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初果、二果、三果、声闻的问题。只要你愿意,你一定能够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学无止境。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