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6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36集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但净本心,】我们常说「擒贼先擒王」,这个王就是你的心,事实上都是你的心在作用。我们常掉入一个陷阱,你一直想办法要让自己的心清净。当然有很多人这样教你,不是不对,这样是渐修。比如你心很乱,你透过持咒、念经、数息让你的心静下来,但心是无常的,怎么静?你现在心很烦、很乱,透过一种方式让你的心静下来,从乱到静,这是无常。同样的道理,静了之后还会再乱,因为它同样是无常。这样的修行就像拉锯战,这样修不是不对,这叫渐修。就好像说,你现在没有钱也不快乐,你就是要有一点钱才会快乐,这样就注定你现在不会快乐;你要等到有钱才会快乐,你这样蛮累的。你什么时候才能够体悟到「我现在快乐,我过程快乐,结果也是快乐。」这样才是圆满嘛!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苦如果你把它解释成历练还可以,但很多人把苦跟痛苦连在一起。当你被人看不起时就想:「不要紧,我忍耐,有一天你就会知道9这叫瞋恨。有一天成功了,他就说:「你看我成功了9然后就往生了,悲哀!也就是他的成功真的很无知,这样的人从古至今一大堆,但有人不知道这样的道理,还歌功颂德。你要知道六祖大师说的真正的意思,〔但净本心〕,指的是你心的真相是清净的,这就符合前面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现在是叫你去明白。《坛经》的下手处是叫你悟,惭修的下手处是叫你修,渐修是先修后悟,顿悟是悟后起修,你要把这个次第弄清楚,这两个都对。悟是悟什么?悟是要悟那个本来。你现在讲的,心清不清净,就是心的作用,不是本来面目。你现在胡思乱想,就是心的作用。你要分清「体、相、用」,光是这三个字你可以贯穿很多道理。你不需要在「作用」打转,你只要明白它的真相,自然就会清净,就像六祖所讲的「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就是说,当你可以悟到那个清净,任何念头就变成清净。当你没有悟到那个清净,任何的念头你不要去求个静,因为那个静是无常的,短暂的,你求不来。纵使你求来,它也会消失,它不是真实的,这样的概念,真正明白的人不多。一般人谈修行方法,就是乱的时候怎么让自己定,烦的时候怎么让自己静,就是停留在一种对治法。我刚才已经讲过,你的心情本来就是变来变去,就这么简单,你只要接受它就好。有同学问我:「诵经或念佛之后念头会起来,怎么办?」有些同学是把心拉回来,我说:「不用把它拉回来。」为什么?来让它来,去让它去,让它来去自如,因为来去本来就正常,因为无常是真理。你有这样的正见,自然「来去」就会渐渐没有影响力。一刚开始不是透过训练,而是正见的问题,这种正见的核心,一般人真的不容易抓祝《坛经》里所讲的正见就是本质,就是在谈这个道理,《无相颂》就讲得很清楚,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够:「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禅的东西不啰嗦。〔六识〕就是你的认识,你透过身体的感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这六门来认识六尘,〔六尘〕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谁在主导呢?就是本心。所以,本心清净,你看出去的世界就一切清净,事实上它就是这个样子。悟不到本心清净,这个世界怎么看都是起伏不定,都随着你的心情和个人的偏见来决定。不相信你去看,你每天去公园散步,公园没有变,但你的心情会变。当你在恋爱中,看见落叶都对你微笑,你若是失恋,花开都枯萎,随着你的心情看这个世间,所以才说「见仁见智」,因为妄心在作祟,每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