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4集
缘,因为你想怎么样也不可能。就像今天早上我肚子有点不舒服,我不能恐吓它,或跪下来求它不要痛。我不想让它痛,但它会不舒服,我有什么办法!有没有办法?有,就是接受,这就是最好的办法,是一种智慧。接受的当下,要不要吃药?还是要吃,就吃下去、接受它就好了。果然心里一接受它,刚才上课只要一坐下就好了。如果我抗拒它、执着它,它会越强烈。你看,你执着一个东西,它会越强烈,痛苦会放大,会无限地延伸。我们都知道癌症的患者生不如死,很痛苦。如果你有机会去看癌症的患者,有修行和没有修行的,事实上还是不太一样。有修行的人虽然苦,但是他愿意接受,所以他还是很平和的;没有修行的人,真的很痛苦,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希望医生为他安乐死,医生也不能做。原则上不是说等到那一天你才对身体不执着,你现在就要不执着。有些人对身体很执着,他随时身上有带药膏,被蚊子叮到,他就拿出来抹,这事实上是很不好的习惯。以医学的角度,只要被叮到就拿起来擦,擦久了就失去了免疫力。除非到深山野外去爬山,去露营偶尔带一下,不要一天到晚把药膏变成钱包,一天到晚擦擦擦。我意思是说,不是叫你不要照顾你的身体,而是叫你不要执着它,你就会知道,这样做轻松很多。再来,不要执着你的心情。你的心情不外乎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是很复杂啦!你不要希望说你的心情随时会很好,你在骗谁?你的「心情好」可以好二十四小时吗?既然不可以,你为什么一直想期待你心情好呢?更彻底的说,既然你相信佛说一切都是无常,你的心会是常吗?你的心情会是常吗?你的心根本就是无常,那你期待它常,这不是自寻麻烦吗?!世间人不明白这个概念,所以他要上情绪管理的课,情绪管理是什么意思?过去我都在上那些课,意思是我过去都在骗小孩,就是小孩哭拿几颗糖给他吃的意思。情绪你怎么管都管不了,你什么时候会抓狂,没有人知道!但情绪管理也不是你遇到状况才要管理。无聊算不算一种状况?那无聊怎么管理?无聊就去找事做啊!那就是情绪管理?有的人,常常跟你讲:「不要胡思乱想,去做事情。」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这叫对治,不是彻底的,但你却常常做这种事情。我坦白讲,你只要明白你心情的变化是无常的,明白它就好,你就接受它。不管你的情绪怎么变化,你只要用你的正见,接受它,很自然的,久了它对你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事实上这个境界对一般人来讲,层次就很高了。我们一般人在学佛,就是被心影响,所以才要学《金刚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其心」就是你执着的心。你要知道,《六祖坛经》是顿悟、究竟法门,你明白了很轻松,很快,是直接了当;不明白的人,使不上力,这样他就会退而求其次,去修其他的法门。那会不会有效果?会,但慢慢来。无论你修任何法门,到最后那一刹那,一悟,统称都叫顿悟,最后你还是要顿悟。《坛经》告诉我们不要在前面那里打转,直接从「迷」跟「悟」下手。「迷」跟「悟」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见。你不要认为你读了《六祖坛经》就有正见,不要用你的想象,你去做事就知道了,你只要看看你的正见有没有办法保持二十四小时,你就知道你有没有正见,你遇境就倒了,怎么可以说你有正见呢?有正见的人,白天有正见,晚上也有正见;他遇到事一样有正见,遇到大事小事都有正见;他遇到顺境、逆境正见都一样。你用这样去检验你自己不就得了吗?这叫印证,你也不需要去找别人替你印证。所以修行这种事情,不需要问别人,「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最清楚。就像你慈悲不慈悲,心中有没有怨恨,你都不要问别人,你心中有怨有恨,你就一定不会开悟。你想修成佛祖,怎么越修越气?修行也没有什么秘密,有的法门告诉你:「我们的法门是秘密的,不可以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