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33集
就消失了,你就能够见性,〔一悟即至佛地〕;这个意思并不代表你就有释迦牟尼佛的程度,这要看人。举个例子,六祖大师虽然度了四十三个弟子开悟,但不能说他们和六祖的程度一样。初地的菩萨不及八地的菩萨,八地的菩萨不及等觉、妙觉,还是不一样。六祖大师是这样讲,但你的程度不一样。你把「佛」解释成「觉」,你〔一悟〕就觉了,这样比较通用。如果你把「觉」解释成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成佛,就太快了。听《六祖坛经》抱着很轻松的心情,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听佛法不需要听得很严肃,当然,我们听佛法轻松,但不失庄严,这叫中道,叫不取不舍,要做到这样的中道,在日常生活就要去体会。比如孩子,教也不对,不教也不对,教会反弹,不教会放纵。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你对人家好,他得寸进尺,对人家不好又有失厚道,所以待人要若即若离。不是学佛才要谈中道,学佛就是要打破一切的概念,回归到你的日常生活,这就是佛法。离开你的生活根本没有佛法可言,如果生活归生活,佛法归佛法,佛法就只是学问,跟你不相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