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2集
;你们现在听我讲,你们也难以置信,除非你们自己看到那个节目。我看完之后就对佛经很有信心,佛经讲的都是真的。我们以那个小孩子讲就好了,当他觉得不舒服时他就离开,这是「唯心所现」,真的可以这样,但为什么会这样他也不知道;我们只能讲他是个特殊人物,或他有特异功能。一般来说,修行禅定三个月的功夫已经让我们赞叹了,比起来,那个小孩子更厉害,那本来就是神通嘛,而且这个人目前还在,已经十八岁了,听说到现在还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来学佛法就可以大大弘扬佛法,没有学佛法他就像个怪物,像个「你们都不了解我」的怪物。讲这一段就是为了证明佛法所讲的「万法尽在你的心」,如果你真的百分之百地认同这个理论,接着,你还想离开你的心,到哪里去求什么东西呢?你根本不需要嘛!你只要「〔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你为什么不从心地下去?你进去不就什么都有了吗?你要成佛,佛在你心中;你要悟道,你要悟的东西也在你心中;你想要什么,里面什么都有。什么都有的意思是什么?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是什么?什么都有。「师父,你在说什么?我怎么也听不懂。」我告诉你,就是什么都没有,才有能力什么都有。你要注意这句话,就是彻底的「真空」才能够变,才能够「妙有」;你真的好好去体悟,你就会懂。我们是有烦恼,没有智慧,没有办法悟到真空,所以也没有办法展现无穷无尽的智慧。你就是被卡住,就像我们讲的「要放也放不下,要提也提不起。」你说做什么好呢?放下你才能够与「空」相应,提起你才能够度化众生。没有勇气的人怎么会行菩萨道?怎么有可能去利益别人?所以有人常讲,他不是不愿意去利益别人,而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你就可以下班回家了吗?「今天公司发生问题,我又没有能力帮忙,待在这里也没有用,我还是早点下班好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可以学习嘛!放不下?不会学习去放下吗?就放不下?再放嘛!就提不起来?再用一点力嘛!再提一点嘛!轻易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的人不谈「放弃」两个字。真正明白修行好处的人,他绝不提「退道」,他没有「退道」这个概念,进进退退,退到哪里?〔顿见〕讲的就是直接了当。也许你说:「好,我回家就要开始顿见。」但是顿半个小时,顿不出什么东西。「好啦,我还是修其他法门啦9事实上很多修行人就是这个样子;修不成,所以就换方式。那你到底是在顿见什么?有的人又掉入一个陷阱,他把「见」当作「看」。「师父,我看不到我的自性。」六祖就跟你讲自性无青黄赤白,无大小方圆,无形无相,你到底在看什么?你把它这样地解释,然后一天到晚要去看你的自性。你的心在看你的心啦!所以你别用「看」这个字,我换一个词比较容易懂,「感觉」,每个人都感觉到心。你有心,你可以感觉到你有一颗心,但你也可以感觉到你心的执着,可以感觉到你在打妄想,你也可以感觉到你很差劲,所以事实上就是你的心看你的心,事实上就是你的心。什么叫〔顿见真如本性〕?〔真〕就是不虚,〔如〕就是不变,所以〔真如〕就是真实不虚,真实不虚本来的佛性,就叫〔真如本性〕,简称「真如」,简称「佛性」。众生皆有佛性,可惜你不见性。你不见什么性?「师父,你不是说看不到吗,怎么见?」你不见你自己清净的本性,你却见到不清净,你的心很乱。一个开悟的人见到心清净,你从来没有感觉到你清净过,但你常常感觉你心很乱、很糟糕、很苦、很痛,你可以看到,你清清楚楚地体会到这些不好的感觉,但清净的感觉你却没有体会过。我们可以体会片刻的宁静,但那不是真正的清净。【《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我本元自性清净。]你自性的状态本来是清净的,你不是要顿见真如本性吗?什么叫〔见〕?〔清净〕就能见。[若识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