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31集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修多罗],统称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大小二乘,]表面上分的。[十二部经,]不是十二本经,佛所说的法分成十二大类,比如有的部分专门说道理,有的讲譬喻,有的说因缘,就是一切经的意思。[皆因人置,]因人设置。经就是语言、文字,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文字。我说一段话给你听,或拿一本书给你看,是不是一样?你针对他,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你针对他,该看什么样的书,就拿什么样的书给他看,这叫做智慧。你有时候可以看书,有时候可以听人家讲话,有时候你可以送人家话,有时候你可以送人家书,它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有声一个无声。书店卖那么多书,为什么每个人进来买的书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如果连自己人生的需求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众生的需求?你怎么好意思说要度众生?!其实你个人最重要,你这一辈子到底要当什么样的人最重要,但是你放任自己不管,一天到晚热心公益,专心在管别人。学东西要先把心静下来,好好地思考,学起来才会快。否则,这样学没有用,这是我跟你讲的真话。我每次做任何的决定,都会好好地思考过,用三天好好地思考才决定。比如当初成立公司之前要思考,决定转变形态要思考,决定要出家会思考。好好地思考嘛!想清楚,不要听别人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否则你一定会后悔,我们常常做后悔的事。「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你现在不把握,以后有没有机会就不知道了。这些经典是针对众生的需要,才讲出这样的话,你千万不要说哪一本经典最好,这是偏见。你应该听过有人讲哪一本佛经最好吧!如果是对自己的入室弟子,可以这样讲,这样是鼓励他们;但是不可以公开讲,公开讲就有包括其他的人了。比如说,你们喜欢《六祖坛经》,门关起来我可以跟你讲《六祖坛经》很好,但我不可以跟别人说《六祖坛经》在佛经中最好。有的人常常因为他学那个法门,所以他觉得他的法门最好,或是学哪部经典就比较好。我跟你讲,都是因为人的关系,适合他,你就为他讲,不适合他,你就不必为他讲。当初达摩祖师来中国,只传一部《楞伽经》,它比较偏向唯识。后来传给二祖慧可,二祖再传给三祖僧灿,三祖再传给四祖道信,四祖再传给五祖弘忍。到五祖,很奇怪,他却传《金刚经》给六祖惠能,照理他应该继续传《楞伽经》给惠能。一般人的解释都说:「因为《楞伽经》的佛学名相很多,到最后弟子都把它当作学问在探讨研究,反而远离了见性的部份,所以到了五祖,他才改传《金刚经》给六祖惠能。」这样的解释有一点勉强,为什么到五祖时才知道?这个是大部分人的说法。你再好好地看《六祖坛经》,你就知道为什么五祖要为六祖讲《金刚经》。六祖还没有到黄梅去拜见五祖时,听到客人念《金刚经》,他就开悟了。六祖跟《金刚经》的因缘很深,他去找五祖,难道五祖要为他开示《华严经》、《楞严经》或《楞伽经》?需要这样吗?还是五祖只会《金刚经》?有可能吗?六祖来之前,就已经受《金刚经》的启示,所以五祖现在直接用《金刚经》为他说法,他便大彻大悟,就是那么单纯。这本经适合六祖惠能,当然当老师的就为他讲解,让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不需要讲另外一本经,六祖就大彻大悟了,就是一代的宗师了。【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1集